
第六批94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重庆的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第六批94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能力水平,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非遗 | 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在绍兴成立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破圈,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深度融合提供全新的路径和手段。为加速科技与文化融合,3月13日,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在绍兴正式成立。

李群委员: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就充分挖掘文物价值、平衡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处理好文博场馆供需矛盾等热点话题接受了中国旅游报社
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举行第五届“三八”非遗巾帼联谊活动
今年3月8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当天,泸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举行第五届“三八”非遗巾帼联谊活动——2025“三八”节走进“非遗小街”。市内非遗保护单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有非遗志愿者以及关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领导和嘉宾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遗光宝盒】第一辑:多彩非遗 镌刻民族记忆——东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开栏语:东乡族自治县,这片被岁月眷顾的土地,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厚重与民族文化的灿烂。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东乡人民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东乡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是文化传承的瑰宝。 这些非遗或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经匠人之手世
你不知道的布达拉宫 | 修桥修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戏,作为藏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与历史。锁定咪咕视频、西藏文旅、西藏广播电视台、文旅中国合作栏目《你不知道的布达拉宫》,第二期将揭秘“修桥修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妙故事。
中科旅投:北京冬日,文化遗产的盛宴
冬天,这个特殊而独特的季节,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法师,为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披上了一层神秘而迷人的面纱,赋予了它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在这个季节里,踏上一段探索北京的旅程,去领略它的美景、感受它的文化遗产,将会留下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云新发布】云南省红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2月6日,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记者从发布会获悉,近年来,云南省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使命担当,在推动红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奠定坚实基础。

云南红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工作取成效
2月6日,纪念“扎西会议”9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赖勇介绍,云南省红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25年全省将重点推动37项“讲好五个故事”体系建设工作。

西藏创新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布达拉宫等重点文博单位门票收入超1.86亿元
2024年以来,我区创新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等重点文博单位参观人数超320余万人次,门票收入超1.86亿元,全区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进一步显现。
在晋宁这样过大年 | “民俗大拜年”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巡演年味儿浓
1月29日,大年初一,晋宁区2025年“民俗大拜年”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巡演活动在昆阳永乐大街盛大启幕,为全区各族群众带来了一场“非遗”味十足的文化盛宴,点燃了蛇年新春的欢乐氛围。
新气象扑面而来 :2024年吉林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走笔
日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的“曼行吉林之旅”在网络上掀起了关于吉林历史文化的讨论热潮。在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网友们感慨于吴大澂的文人救国风骨,赞叹吉林机器制造局“制银元、造船炮”的“硬核”历史,“奠定了整个东北的工业底色”;在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高句

春节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国际论坛)
春节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下大同、家和万事兴等理念,既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也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春节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非遗”为什么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春节申遗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 巴莫曲布嫫:我们知道在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框架下,有《世界遗产名录》。那定义的文化遗产是什么呢?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像故宫,像长城,它是有位置的,就在中国,搬不走。是有形的,是物质的。但是“非遗”为什
三门峡市举办“文化传根脉 侨心连天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春送福活动
1月21日,由三门峡市湖滨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和河南省崤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的“文化传根脉侨心连天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春送福活动”在河南省崤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旨在向即将在三门峡度过春节的海外侨眷传递爱心与祝福,同时让他们深入了解
2025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非遗年货大集启动
灵蛇献瑞迎新岁,彩凤呈祥贺新春。1月22日,2025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暨非遗年货大集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文化馆成功举办。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刘显世出席活动。
非遗贺新春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守信、市政府副市长赵燕出席启动仪式,并为2025青岛市传统文化追寻项目授旗。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韩大钧致欢迎辞,表示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全市将以庆祝春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围绕春节的民风民俗、节日庆典等文化元素,
沙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近日,三明市沙县区文体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沙县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的公示》。经有关乡(镇、街道)、单位推荐组织评审委员会评审、审议12个项目拟推荐为沙县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人民日报关注吉林长春: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临近春节,漫天飞雪,纷纷扬扬落在工业风的雕塑上。走进吉林省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熙熙攘攘,各地游客忙着打卡留念。曾经的工业文化“旧资源”,正焕发着文旅“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