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 前言 ≻—●
这座监狱号称“中国第一监狱”,里面关押的犯人都具备特殊身份,生活中遇不到的间谍、贪污犯和政治犯,在这座监狱里一抓一大把。
那么身为中国的第一监狱,它的待遇与普通监狱有什么不同之处?这座监狱又关押过哪些特殊的犯人?
●—≺ 早期关押对象 ≻—●
秦城监狱位于北京昌平区,是我国的一座特殊监狱,即便很多人都听说过它的名字,可这座监狱时至今日依旧神秘。
秦城监狱隐匿于高墙之中,与司法部门的监狱体系分庭抗礼,这座监狱直接归公安部管辖,是名副其实的“超级监狱”。
追溯秦城监狱的历史,不得不提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正值中苏蜜月期,秦城监狱就是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建成的,苏联援华的157个项目中,秦城监狱赫然在列,由于属于保密工程,它的存在很少为外界所知。
走进秦城监狱,高达5米的灰色围墙令人生畏,墙顶上布满了监控探头,犹如天罗地网,通往监狱的道路也设有多重关卡,进出人员需经过层层审查,四道铁门之内,是10座由苏联专家精心设计的特制囚室。
尽管知道它的具体位置,可秦城监狱对普通民众而言却是一个谜,偶尔能见到的只是犯人们在狱警的押解下,前往不远处的农场劳动的身影,至于监狱内部的真实情况,外人难以窥见分毫。
虽然坊间偶有传言,甚至有人编造了自己在此服刑的经历,但秦城监狱那厚重的高墙,似乎隔绝了一切假想与臆测,守口如瓶的狱警、严苛的保密制度,更是令这座监狱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之下。
在秦城监狱的高墙内,关押着一群与众不同的犯人,这里似乎成了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每一个时期的特殊罪犯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时间倒流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秦城监狱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常客”,那些曾经位高权重的满清遗老和日本战俘,他们或是垂垂老矣,或是心怀不甘,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
不久之后,一批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带着战犯的身份步入秦城监狱,他们曾指挥千军万马,而今却只能在高墙内聊以度日。
●—≺ 监狱的待遇 ≻—●
随着十年特殊运动的降临,秦城监狱的关押对象变成了那些被打成“反革命”的人士,他们中既有身居高位的“走资派”,也有不过是说了几句“不当言论”的基层干部,一时间秦城的囚室人满为患,成为了那个疯狂年代的又一注脚。
特殊时期结束之后,秦城迎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贵客”,那便是曾不可一世的江、王、姚、张“四人集团”,昔日呼风唤雨的他们,此刻也只能在铁窗内向警卫讨杯茶水,从权力的巅峰到牢狱之灾,戏剧性的反转也只在弹指一挥间。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秦城监狱又迎来新的“主角”,那些曾叱咤风云的省部级高官,因腐败问题落马,被送入狱中,于是秦城监狱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号:“贪官监狱”。
从陈希同到陈良宇,从李嘉廷到田凤山,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从风光无限的高级干部沦为了秦城监狱的阶下囚。
近些年来,秦城监狱内部又增添许多新的角色,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也有外籍间谍,这两个群体也成为了秦城监狱的常客,不管是泄露国家机密的军官,还是从事颠覆活动的境外人员,都难逃秦城的铁窗。
秦城监狱特殊犯人的待遇与普通监狱也不太一样,他们住宿条件相对较好,且有些犯人会被提供一日四餐,这在普通监狱连想都不敢想。
但享受特殊待遇的犯人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他们虽然物质条件优越,但精神世界却备受煎熬,秦城监狱对犯人的监视非常严格,自由受到极大限制不说,一举一动都在狱警的监视之下,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恐怕也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
值得一提的是,秦城监狱为了防止犯人自杀,为重犯的囚室墙壁做了特殊处理,还去除了所有尖锐物品。
在秦城监狱,昔日的显赫身份化作一串冰冷数字,尽管那些特殊罪犯的待遇要比普通犯人强上一些,可很多人一进来就要待一辈子,可以说秦城监狱就是人生中的终点站,即便享受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注定要在铁窗中度过余生,如此又有什么意义?
●—≺ 小结 ≻—●
近年来,秦城监狱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反腐倡廉教育的重任,各地的官员们纷纷来到这里接受警示教育,他们徘徊在高墙之外,凝视着那些曾经权倾一时的落马高官们的牢狱之灾,无不心有戚戚。
牢房里的那些人,有的正在忏悔自己的过错,有的则在懊悔失去自由的代价,但不管他们是在为错误忏悔还是其他心理,一切都来的太迟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主要信息源:
1、新京报2018年3月10日:《司法部原副部长张苏军:关进秦城监狱不完全看级别》
2、人民网2014年8月14日:《探访“中国第一监狱”:高墙内50年风云变幻》
3、人民网2014年8月14日:《探访“中国第一监狱”:特殊囚犯饮食可一日四餐》
4、《吉林劳动保护》2014年10月15日:《揭秘中国第一监狱:秦城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