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且为望春醉几回

旅游攻略 14 0

潮新闻客户端 钱江湾

早春的杭城,总有一样东西让你牵挂着。前段时间在小红书或者微信公众号上,差不多每天都有玉兰花的花讯。本地的主流媒体善解人意,亲民到家,杭州发布、杭州文旅等连续传递着早春杭城的气息,有些还专门辟有寻找最美春色的栏目,与广大市民们每天互动着。我边看边走,内心也为扑面而来的玉娥新妆潮起潮落着。

不少年轻人喜欢武林路和庆春路交叉的闹市,一株酷似“爱心”状的玉兰树,它亭亭玉立,花开正盛之时,站在树下随手一拍,原来浪漫离自己这么近。去年我曾无意间到过那边,发现好几株紫玉兰都有点像“爱心”,几个候车的年轻人,仰望着沿街玉兰树中那个最靓的“仔”,花形真如刻意俢饰一般,好似当街有个小伙子捧了一束鲜花在示爱,路过此地,心里忽地激灵透亮了一下。今年心形的红玉兰相对姗姗来迟了。

西湖国宾馆临湖的岸边,一株粉红色的玉兰树,树形“圆润”,花型“饱满”,面向苏堤,站在草坪上,红粉时花配佳人,还能将苏堤雷峰塔拉入同框,已被网友封为杭州粉玉兰的“女王”。藏于顶流宾馆的“女王”,不消费的游人自己进不了门一睹芳容,最温情的是国宾馆在公众号上弄了个面向大众群体的玉兰预约,每天分时段投放一部分免费名额。

玉兰花,又叫望春。早春时节,花儿开放在光秃的树枝上,有一种引领群芳、卓尔不群的独特韵味。西湖景区的玉兰界,吹响春天号角的要数杭州植物园的天目玉兰。因为这里玉兰花最为集中,品种和数量多,部分玉兰开得也早,时间上梯度推进,感觉观赏的周期很长,圈了城内许多的玉兰粉。尤其是那几株珍稀濒危、身份特殊的天目玉兰和景宁玉兰,特别“抢风头”,真可谓“一树玉兰花,赏尽天下春”。

其实杭城打卡玉兰花宝藏之地还很多。比如可爱的网友们又挖出了西湖文化广场的玉兰,运河边居民区宁波路上的人间烟火气玉兰,萧山西河路玉兰,还有径山寺、禅源寺的玉兰花等等,都陆续上了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想自己也得有独特的视角发现才好呀!

在饱赏了市民广场的玉兰花后,我来到了北山街与白堤交叉口,这里地处闹市,每天有数也数不清的游人来白堤。路口断桥残雪御碑亭边,就长着不大被人察觉的玉兰树。它含蓄而静谧,独立于亭边,有一种我见犹怜的清雅感。北山街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一早的白堤上,就是晨光中千百游人的剪影。长于斯处的这一株玉兰花,绽放着幽幽的冷香,焕发着美玉一般的神采。

我仰头凝望,玉兰基本上还是花骨朵状态,露着毛茸茸的尖尖角,花枝间有几只小麻雀在欣喜地跳来跳去,是在为花儿的成长而欢呼呢,还是为有这么美的赏湖地而美滋滋呢?我不得而知,反正我对着它们仰望时,一点也不害怕。无奈我是个手机党,拍不出它们真切的欢喜模样。

没有看到玉兰的盛放,我自然耿耿于怀,过了一周再来白堤晨走时,那些小花骨朵,好像承风而娇,忽然开得非常旺盛了。我非常高兴,顾不了树下正在晨练、跳舞的人,不停拍着花与亭的组合。内心一直等着鸟与花的组合,无奈花朵变大了后,几只藏于花下的小麻雀反而变得更小,非手机党能上手。踌躇间,走到白堤对面靠近湖边的位置,远望近拉,宝石山上的千年古塔与玉兰同框,终于给古塔披上了一件洁白的春衣。

紧依着玉兰树的,除了御碑亭,就是两个西湖的名亭,一个叫藻思天成亭,一个叫云水光中水榭。这两个建筑看起来古色古香,其实很年轻,只有几十年的时间。藻思天成指诗文或文思自然美好,不刻意雕琢。云水光中榭是根据宋人的一首词意,结合此间的景色取名的。宋词上说:“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室外萧笙,云间笑话,人在蓬莱。天香暗逐风回,近十里荷花盛开,买个扁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亭和榭都有几副楹联,写得挺好。“藻思天成”亭上的楹联说:“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写得非常直白,一看就能懂。水榭上的楹联,我最喜欢这一副:“雪月最相宜,玉水瑶山无染界;风光不可欺,绛桃碧柳有情天。”眼下虽无雪也无桃,这样美的意境还是能想象得到。

遗憾的是楹联上没有玉兰什么事,我猜想可能这玉兰树种植的时间并不长,自然入不了联。并且,玉兰的花期也实在太短了,满打满算只有一周多的时间,留给人们的印象并不深,如果我不是钟情于此,两度前来,还看不到呢!

据说,这几天到植物园赏天目玉兰的车很拥堵,那株珍稀天目玉兰这样高不可攀,非一般游人能瞧,我为自己在白堤边,人与玉兰两相欢而感到丝丝的小确幸。

此后几天,法喜寺的古玉兰花讯每天撩拨着我的心弦。自从去年观赏了一次法喜寺蓓蕾初绽的情景后,其实我内心还一直记挂着今年的进展情况,不时翻看着网上别人家创作的“孩子”。为了更准确更及时掌握前方信息,我无意间找到了小红书上法喜寺一个僧侣师傅的用户号,每天开花情况打开公号如同亲历。

古玉兰最佳的盛花期是三月上旬前后,一般持续一周,大家都以为这周去观赏一点也没问题。早上设了闹钟,我五点就起来了,怕堵车麻烦,我没有自己开车,打了个的,飞马扬鞭奔梅岭北路上天竺而来。6点10分到达寺内的五观堂时,里面早已熙熙攘攘挤满了人。主力军是长枪短炮架设着的好摄之士。其他拿着相机和与我一样的手机党也挺多。

没料到前天我刚在僧侣师傅小红书主页上看到的夜色中的玉兰,仅仅过了一天一夜,这株玉兰花花容就灿然盛放了,开得早的这部分,花朵底部长出了一点点黄雀斑。去年是早了三天,花骨朵怯生生恰如人生初相见,今年是千等万等始相逢。

好在这株古玉兰,体形挺拔俊美,花朵错落参差,尽管分布不大匀称,仔细观察,尚能看到茂密玉洁的一面。法喜寺这株古玉兰,至今已有506岁了。平均冠幅据说达到了7.5米,树高更是超过10米,盛花的样子犹如一把巨型的花伞,掩映在黄墙、青瓦、飞檐、红灯、木窗之间,它的花朵似乎比白堤口的那株大不少,片片精致的花瓣,犹似白鸽翱翔,也如白雪飞花,美得高雅,美得浪漫,也美得纯粹。

它一边优雅的开放着,一边又沉寂的飘落着,地上已积起了几朵白花瓣,在石围栏里特别的安详。无论是树头热烈还是地上飘零,它总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空灵。每一朵花都仿佛渲染一份淡泊的心境,向你诉说着蕴藏了几百年的心事。

每天有乌央央的游人奔着法喜古玉兰而来,就知道杭城的人对它有多热爱。后来在各个平台看了人家分享的摄影作品留言,才知道,热恋古玉兰的不仅仅是本地的,还有不少是外地的,甚至是其他许多城市打飞的过来的。说明老明星早已声名在外了。就像张学友的杭州演唱会,有多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观众跑来捧场呀!

六点多来观赏,属于每天第一拨的“追星族”。这时人还不算太多。玉兰花下,每一个人都流露着春光下的众生相。看看人家,挖空了心思,抓拍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我也寻找着各个花下客的欣喜。

我看着花树下一张张聚精会神的脸,这不仅是看一树古玉兰的表演秀,其实也是大家集体无意识的春日大合唱呀!佛门静地,大家都屏住气息毫不喧哗,满满一院子的人群,仍然鸦雀无声。

顺着一个摄影人的视角,摇曳的花枝透过晨曦落在黄墙之上,那花影憧憧在墙上晃动着,散发出神秘的幽光。几个好闺蜜轮着站在墙边与花影合照,这一刻也让我心旌摇曳,镜中之色更觉充满了浓浓的禅意。

古玉兰所处的五观堂,是寺院中用斋饭的地方,五观指的是僧众们在用斋饭前要进行五种观想:即计功、忖德、思过、寻药、成道,大致是提醒僧众感恩食物来之不易,反省自己的德行是否圆满,正常接受饮食大伦又要控制欲望的意思。

这样的就餐就有了庄严的味道了。我之前只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比起这餐前“五观”,显然佛门教义更深刻更全面。原来他们连吃饭也是在赶赴一场灵魂的洗礼呀!

看到僧侣师傅们排着队鱼贯而入的场景,我之前非常好奇。总想亲手拍到他们这神圣的一幕。如果能在早春的玉兰季就更完美了。他们一般早上6点10分开始就餐,“入场式”就短短的十几分钟,所以必须赶在这之前等待潜伏,才能遇到。这些长枪短炮们自然知晓门道,早早到场就是为了抢占有利机位。我为自己准时抵达,能亲身见证眼前的一幕而暗喜。

按时间推算,这古玉兰树应该种于明朝的正德年间,不知是哪一位僧人种的,现在已无从查考了。论起树龄来,杭城千年以上的古树还有好多株,我曾专门去观瞻过三台山路里面那株1600多岁的法相唐樟。比起来,500多岁的玉兰树又显得很年轻了。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剧家、美学家李渔先生曾这样描述玉兰花:“人世间没有玉树,可以用玉兰花充当。玉兰花则是在叶子还没长出来的时候就开花了,与梅花有同样的韵致。所有的玉兰花一起开放的时候,简直是空前的盛事。”

在杭州,法喜寺的玉兰树可称得上玉兰界的超级长老。观赏这样的古树,与其说是普普通通的赏花,毋宁说是一次朝圣之旅。玉兰洁白如玉,满眼的芳华。它们历经了百年风霜雨雪,宠辱不惊,喜忧自渡。尽管只有短短几天的盛花期,依然一尘不染、风采依然。遇见一树的玉兰花,便是遇见了整个春天。千年古刹的玉兰淡泊宁静,让人们在纷纷扰扰中,沉着从容,洁身自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