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第三极“屋檐下”的美,叫丽江!

旅游攻略 22 0

在彩云之南的西北部

有一片神秘而诗意的土地

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

历史韵味和民族风情

吸引全球游客前来探访

这便是云南丽江

云南丽江泸沽湖上空的双彩虹 图/刘英轶

从地理位置来看

丽江地处“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南缘

滇西北横断山纵谷地带东部

西北高、东南低

呈梯状展开

高山峡谷相间排列

高原盆地镶嵌其中

间有丘陵、江河、湖泊等

玉龙雪山

蓝月谷地处玉龙雪山东麓,因湖水湛蓝、山谷呈月牙状而得名,相传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笔下《消失的地平线》中蓝月亮山谷的原型 图/杨向红

在这里,南北向绵亘着

老君山、玉龙雪山、绵绵山三大山系

其中老君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

八大片区之一

玉龙雪山则有着北半球纬度最低位置的

现代海洋性冰川

丽江地形示意图 图/星球研究所

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

形成了举世闻名的“虎跳峡”大峡谷

两岸悬崖壁立

这也是世界上最险峻最深的峡谷之一

虎跳峡是万里长江第一大峡谷,横穿于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因猛虎跃江心石过江的传说而得名

虎跳峡(风云三号D星拍摄) 图/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丽江域内大小河流90余条

分属长江(金沙江)和澜沧江流域

其中金沙江自西北流入丽江巨甸镇

自石鼓镇急转向东北而流

形成著名的长江第一湾

长江第一湾 图/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在山川河流之间

程海湖、泸沽湖、拉市海、文海等高原湖泊

星罗棋布、宁静秀美

泸沽湖 图/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从气候来看

身处“地球第三极”的“屋檐”下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等系统影响

丽江市干湿季分明

11月到次年4月为干季

6个月内全市平均累计降水量仅53.7毫米

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

5至10月为雨季

6个月的全市平均累计降水量935.1毫米

占到了全年总降水量的94.6%

金沙江河谷雷雨过后的彩虹 图/詹正杰

因域内海拔落差大

丽江立体气候突出

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六个垂直气候带

不同区域的小气候各有特色

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常年无夏

海拔在1300以下地区常年无冬

航拍冬日阳光下的老君山 图/新华网

宜人的气候使得动植物种类繁多

这里是世界杜鹃花中心

还有着“动植物基因的宝库”之称

吸引众多国内外植物学探险家来到丽江

采集标本和种子

丽江山间谷地的杜鹃花 图/微丽江

这里还盛产贝母、麝香、虫草等

600余种药用动植物

被称为“药材之乡”

程海湖是我国唯一

能天然生长螺旋藻的湖泊

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

程海湖 图/永胜县融媒体中心

丽江历史悠久

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

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有世界上唯一“活着”的东巴象形文字

有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

纳西古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纳西族白沙细乐 图/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

这里还有

仍具有母系文化景观特征

被誉为“人类母系文化活化石”的摩梭文化

至今还保留着

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特征的

他留风情以及他留山之谜

泸沽湖畔走婚桥 图/蒋志聪

如今,旅游业已成为丽江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丽江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

最好的自然文化旅游、健康休闲旅游地区之一

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永胜三川的水田景观 图/杨向红

丽江还是云南省重要的绿色能源基地

和清洁载能产业基地

丽江市气象局专业气象服务

以水电气象服务为重点

自主开发金沙江流域水电气象监测信息系统

和流域气象服务业务系统

为观音岩、金安桥电站开展

天气预报预警等气象服务

为鲁地拉电站开展局地气候观测服务

观音岩水电站 图/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

良好的生态是发展的“底气”

丽江气象部门加强“一江两山三湖”气象服务

积极助力金沙江流域程海湖生态修复

2023年在程海湖地区

组织开展26次空地结合人工增雨作业

累计增加蓄水量956万立方米

程海湖 图/永胜县融媒体中心

丽江干湿季分明

森林覆盖率高

冬春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

丽江市气象局编制

森林火灾扑救应急人工增雨方案

加强部门联动

实现森林火灾扑救保障制度化

同时联合玉龙雪山管委会、古城管理局

在玉龙雪山、坝区水源地九子海等区域

常态化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对玉龙雪山冰川保护、增加旅游景观

修复坝区水生态等提供有力支撑

清溪水库 图/杨向红

在繁华与喧嚣的都市之外

气候禀赋优异的丽江

正以最优雅的姿态

迎接八方来客

期待与你一同邂逅诗与远方!

游客在丽江古城游玩。来源:新华社

策划:崔国辉 王晓焕

作者:李鑫

编辑:刷克

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