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暖花开
大青山上的“居民”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数十只野生麋鹿天天在山坡上溜达
普氏野马还在忙着探索“新家”
大青山日益丰厚的“绿色家底”
为这些自然精灵们提供了繁衍的乐园
它们悠闲自在的模样
看的小编都想给它们找个班上了
随着气温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市白石头沟内,一群麋鹿在山间悠闲漫步觅食。一处水坑旁,几只半大的小麋鹿时而在水边奔跑,时而依偎在妈妈身边;体态丰腴的成年麋鹿或是饮水,或是四处瞭望,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市白石头沟内有一条常年不结冰不断流的小溪,顺着山中的沟谷一路向南流去。白石头沟管理站观测点工作人员马海波介绍:“麋鹿家族每天都会来溪流边吃野草、喝泉水,悠闲地散步。”
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阴山山脉中段,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生物多样性分布区。目前,大青山保护区内有近1100种高等植物、近2000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0多种。
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其他鹿不同,它的头脸狭长像马,角像鹿,蹄子宽大像牛,尾细长像驴,因此又被称为“四不像”。麋鹿喜好沼泽湿地生态环境,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野生种群早已绝迹多年。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纬度最北、气温最低、海拔最高的麋鹿保护地。这里的麋鹿较其他地区麋鹿的毛色更鲜亮,皮毛更厚实。
白石头沟管理站站长苏日图告诉记者:“麋鹿的换毛时间主要取决于季节的变化。一般来说,鹿会在春季和秋季进行换毛。从冬毛换成夏毛的时间大约在每年的3月至4月,而从夏毛换成冬毛的时间则在每年的9月至10月。”
2021年9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和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27只麋鹿放归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和浩特市白石头沟。经过三年半的时间,它们已适应这里的自然环境,种群总数已经增加到50多只,2027年预计可达到100只。麋鹿种群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扩散与壮大,标志着我国建立野生麋鹿种群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继续开展相关研究及监测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2年,9只麋鹿幼崽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降生,这是大青山野化放归麋鹿种群成功繁衍的第一代,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在蒙古高原南缘的华北区与蒙新区过渡带成功建立野生麋鹿种群。2023年和2024年,我们又陆续迎来了21只小麋鹿降生,小麋鹿的不断降生,说明了大青山保护区生态良好,适合麋鹿家族安家落户。”苏日图说。
“自从麋鹿家族落户白石头沟以来,我们利用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密切跟踪监测,建立了以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监测、地面监测相结合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每天不间断对麋鹿种群的生活进行监控。同时还有工作人员定期上山收集麋鹿的粪便,以此来判断它们的健康状态。”马海波介绍。
“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来看,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麋鹿栖息提供了绝佳的自然条件。三年多以来,麋鹿种群日益壮大,这得益于呼和浩特市对大青山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呼和浩特分局副局长刘佳文说。
除了麋鹿,在大青山山谷里还生活着另一种几年前放归自然的野生动物——普氏野马。2021年9月至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大青山保护区内,分两批次野化放归了4雄8雌共12匹普氏野马,它们都来自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
近年来,在普氏野马和麋鹿的种群扩大繁育、保护管理、跟踪监测等方面,大青山保护区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24年10月底,大青山的普氏野马种群数量较放归初期增长42%,麋鹿数量增长93%。麋鹿等野生动物种类的逐年增加,不仅使大青山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更丰厚,还进一步彰显了大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及绿色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