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云南哀牢山因一名博主发布的探险视频引发关注,吸引游客蜂拥而至。哀牢山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其腹地山高林密,一些山坡坡度达到70度。为降低安全风险,当地紧急发布安全提示,告知游客切勿贸然前往哀牢山未开放区域探险。
近年来,因对私自进入“生命禁区”“野景点”风险的预估不充分、准备不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屡见不鲜。《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死亡及失踪182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旅游景点已难以满足一部分人的好奇心与新鲜感,他们追求以“小众”的旅行方式,达到“人无我有”的“优越”休闲体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网红”为了博取关注和流量,美化“野景点”,也导致一些人跟风盲从。
但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体验,不能无视风险,每个人都要做安全旅游的第一责任人。增强安全意识,在规定的“红线”内活动,并做足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例如,出发前应详细了解目的地情况,提前规划好行程和路线;对于体力要求较高的活动,提前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技巧,例如寻找水源,建立避难所、医疗处理等。
充分预估自身在危险系数高的旅行活动中所能承受的风险。在野外探险中,即使是那些具有强烈风险意识且装备精良的专业人士,也有可能遭遇不测。
对“野景点”抱持敬畏之心。“野景点”属于未开发景区,一旦发生危险,及时救援有难度,极易造成伤亡事故,而且,不能因个人的一时“贪心”,造成公共资源的无谓耗费,禁区本不应该成为景区。
本文来自【濮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