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玫瑰”孙宁:三次珠峰之旅 一场与自我自然时代的对话

旅游资讯 9 0

在河南鹿邑的老房子里,孙宁至今保存着一张泛黄的初中地理试卷。试卷封面角落,13 岁的她用铅笔歪歪扭扭画下珠峰轮廓,旁边标注:“我想去这里”。这个来自平原县城的女孩不会想到,这句少年梦想会成为贯穿生命的注脚 ——13 年后的 2025 年 4 月,她宣布即将第三次向珠峰发起冲锋,让“从鹿邑到世界之巅”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鹿邑烙印:在 “为而不争” 中埋下攀登的种子

“我是从鹿邑走出来的 90 后,15 岁前的成长烙印,至今仍在滋养我的生命。” 这片诞生了老子与宋河粮液的土地,赋予孙宁独特的精神底色。

老子 “为而不争” 的智慧,在孙宁眼中是 “极致的生命哲学”:“老子成为‘第一’,不是因为争夺,而是因他的思想自然抵达了巅峰。就像我的家乡鹿邑,默默孕育出文化与美酒,却从不喧哗。” 父亲作为宋河粮液老员工的经历,更让她对 “坚韧” 有了具象认知:“小时候听父亲讲出差时勇斗路霸、见义勇为的故事,他的背影就是我心中的‘英雄’,这份根植于血脉的勇气,让我面对珠峰时从未却步。”

初中地理课上,珠峰的图片在她心中种下梦想;2012 年毕业旅行初见珠峰,她在微博写下 “愿今生登顶珠峰,不论五年、十年”—— 这句朴素的誓言,开启了长达 13 年的攀登之路。

三次征途:在海拔之上书写 “第一” 的定义

从 2019 年南坡登顶成为 “河南女性登山第一人”,到 2023 年在珠峰完成全球首次峰顶大地艺术创作,孙宁的每一次攀登都在刷新 “第一” 的内涵。“2021 年北坡攀登因疫情折返,有人说我失败了,但我知道,重新出发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孙宁目光坚定,“今年我将再次从中国境内攀登,这不是对未竟之事的执念,而是对‘第一’的重新理解 —— 它不是与他人的比较,而是对自我的超越。”

孙宁特别提及河南人的性格特质:“厚道、坚韧、踏实,我们不争不抢,却从不放弃。就像攀登珠峰,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坚持,终会看见属于自己的‘第一’。” 这种 “不认输” 的精神,让她在零下 30℃的暴风雪中咬牙前行,在海拔 8000 米的 “死亡地带” 用信念丈量每一步。

艺术与公益:让攀登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

作为当代艺术家,孙宁将珠峰视为 “流动的画布”。2023 年登顶时,她在海拔 8848 米处采集冰雪样本,计划创作 “巅峰之境” 系列艺术作品:“我想通过装置艺术与 VR 技术,让更多人感受珠峰的壮美与脆弱,唤起对自然的敬畏。” 此次三登珠峰,她还将携带太极拳道具登顶,用 “刚柔并济” 的中国符号对话世界。

女性力量:在峭壁上绽放玫瑰的芬芳

“有人说我们是‘铿锵玫瑰’,但我更愿称我们为‘坚韧的绽放’。” 她以 165cm 的身躯背负 10 公斤装备登顶,用行动打破 “女性柔弱” 的刻板印象:“女性的力量从不在于模仿男性,而在于定义自己的可能性 —— 温柔与勇气可以并存,细腻的感知力让我们更懂得敬畏自然、守护生命。”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珠峰

孙宁说出那句源自老子智慧的感悟:“‘无为而无不为’,我们追求的不是世俗的‘第一’,而是内心的丰盈与成长。” 从鹿邑平原到世界之巅,她用脚步印证:当一个人将个人梦想与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相连,攀登便超越了地理意义,成为丈量生命厚度的标尺。

正如她在演讲所言:“鹿邑出了老子、宋河,也出了我。这不是偶然,而是一方水土对‘坚持’的馈赠。” 五月的珠峰即将迎来攀登季,而孙宁的故事早已告诉我们:真正的巅峰,不在云端,而在每个敢于出发、勇于坚持的人心中。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辉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