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李广杏传奇

旅游攻略 14 0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鸣沙山下的李广杏花竞相开放。一树树、一簇簇、一园园花枝红粉开颜,蝉翼轻盈,缕缕暗香随风袭来,沁人心脾。一年一度的杏花节如期而至,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市民和游客。

繁花如云,云深无尽的杏花丛中,身着古装的杏花仙子有的打着花伞,有的拿着团扇,有的提着花篮,还有的牵着骆驼,迈着轻盈的步子徐徐走来,摆弄着各种美妙的造型,使游人大饱眼福。面对此情此景,使人不由想起《敦煌遗书》中描写民间女子游春的诗句:“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绮罗光,轻轻云粉妆”的诗句,眼前浮现起唐代敦煌士女游春的情景,感到如痴如醉,如梦似幻。杏花会“春日剪影”活动,成为一道亮丽迷人的看点。快看!人们纷纷争抢镜头,甚至和杏花仙子同框,留下这一美好的瞬间和永恒地记忆。

人们或赏花踏青,或品尝小吃,或聆听李广杏的故事,真是乐哉、悠哉、美哉!

李广杏原名李光杏,因成熟时表面圆润金黄酷似李子而名。很久很久以前,在鸣沙山下的合水村的绿洲上,生长着五月黄杏和毛杏子,并无李光杏。五月黄杏五月成熟,果肉甘甜软乎,可惜十多天就落地了。毛杏子六七月成熟,味道也不错,但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绒毛,吃起来须先檫去毛,让人感到很不方便。村上有李光、李荣兄弟,祖籍陇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汉武帝时移民敦煌,为汉飞将军李广族亲,他家祖上就是种杏的。李光、李荣兄弟在敦煌经营的杏园,每年花繁果硕,市场走俏。当下卖不了的五月黄杏和毛杏子,他们就晾成杏干,四季可食并泡杏皮水喝,并从乡下传到城上,成为妇孺喜爱的土特产和绿色饮料(今天上市的杏皮水,已成地方特色名优饮品)。

一次在集市上,私塾李先生边挑毛杏边对李光说,听说西王母瑶池宴上有一种金杏很珍贵,表皮薄亮,美味无比,敦煌是大佛保佑之的风水宝地,若有这种金杏,就是百姓的福气啊!李光问瑶池在哪里?先生说西方昆仑山下。谁知说着随意,听着有意。后来,李光、李荣兄弟不畏艰险,前去寻找瑶池,索取金杏,造福桑梓。他们涉沙漠、翻雪山、访绿洲,历经艰辛,踏破铁鞋,终于在昆仑山下一片名叫和田的绿洲找到了金杏林。由于到了夏末,树上的金杏早已不见,他们只在树下捡到了几颗干杏。兄弟俩如获至宝,兴奋不已。这时,天已黄昏,他们就在杏树林中歇息,养精蓄锐,天亮后往敦煌赶。夜深人静之时,李光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在皎洁的月光下,他随西王母在杏林散步。西王母说,你们兄弟俩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来宝地索杏,造福桑梓,真乃劳苦功高。虽然金杏已摘,然而干杏尚在。你们带回去精心种植管护,三年后将树上的新枝剪下嫁接毛杏树,就会结出你们想要的金杏……

李光、李荣兄弟在带干杏返回敦煌的途中,突遇沙尘暴,李光不幸遇难,由李荣带着干杏悲痛地回到家乡。后来,金杏在鸣沙山下的合水村栽培、嫁接成功,繁衍敦煌(如今,合水村已成敦煌李光杏、李广杏的正宗发源地)。人们为感激李光用生命引来金杏、惠济百姓的善举大爱,就将金杏叫李光杏,因其形状既像李子,又是李光的名字,非常巧合,遂人意愿。同时,私塾李先生提议,李光不愧为李广家门的好后生,敦煌人民的骄子。李广虽然没有来过敦煌,但他的后生造福桑梓,精神可嘉,而且“光”与“广”同音,“李光杏”也可叫“李广杏”,好的门风才出李子这样的好后生啊!于是,“李光杏”与“李广杏”相互称谓,相映成趣。又因李光杏(李广杏)生长在佛光普照的敦煌,离开敦煌就失去特有的品质,人们又叫它“敦煌佛果”,是一种初心和坚守,更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有诗赞曰:“大漠敦煌金杏香,李光李广美名扬。春光明媚花千树,佛果情萦丝路长。”

敦煌是大漠深处的一片绿洲,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仅14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左右。在这片秀美富饶的绿洲,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发源于祁连山党河水的灌溉,这里成了李广杏的绝佳产地,果皮黄亮,果实圆形,含糖量高,品味绝佳。令人奇怪的是,李广杏如果离开了敦煌,在周边县(市)出产的杏子味道就大不如敦煌。有人说这是敦煌这片风水宝地特有的金宝,犹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李广杏,扎根大漠,热爱故土,奉献甘甜,就像淳朴的敦煌父老乡亲,令人可亲可近。

千百年来,在敦煌这片得天独厚沙漠绿洲上,经历风风雨雨的洗礼,李广杏的栽培从小到大,连片成园,枝繁叶茂,花繁果硕,成为敦煌水果的金蛋蛋和香饽饽。

2016年12月,李广杏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今,鸣沙山下的月牙泉镇,已建成敦煌李广杏生产基地,不仅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而且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春天赏杏花,夏天品甜杏,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最爱。每年6月底7月初,是李广杏成熟火爆的季节,1斤鲜杏价格涨到二三十元仍供不应求。这时,李广杏华丽远嫁,坐火车、乘飞机,一路风光地远走高飞,香飘敦煌,香飘远方。赶上这个季节,游客在李广杏园品尝原汁原味的鲜杏,在李广杏树下聆听充满传奇的故事,真乃不虚此行,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