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为何“哀牢”?探秘神秘古国!

旅游攻略 28 0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哀牢山突然爆火。

起因是一位博主进入哀牢山深处收集碎矿石,拍了一些视频放到网上。广大网友一看,天哪,这环境,地上全是青苔和落叶,树上全是苔藓类植物,水里有不明生物,耳边还有不明物种在叫。太刺激了,拍个妖魔神怪影视剧,都不需要布景。

这么惊险有趣的地方,自然得去看看。所以,小众景点哀牢山直接火了。想你的风从全国四面八方吹到了哀牢山。“小小哀牢山,轻松拿捏”的文案,已经在路上了。

于是,哀牢山堵车了,各种温馨提示也纷至沓来。

专家说,哀牢山大地磁场强度异常,指南针会失灵。野生动物很多,毒蛇、黑熊、野猪等经常出没。稀稀拉拉的小雨能持续十几天,不仅能见度特别低,雨雾天气中森林还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长时间行走会因为缺氧失去意识,进而失温。

202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名工作人员进入哀牢山野外作业,全部因公牺牲。搜救人员赶到时,发现一人“衣服掀到上面,肚子露出来,脸上带着微笑”,典型的失温症状。

2022年,央视记者跟随科考队员进山拍摄长臂猿。

他们做足了准备,但是进山后,手机没有信号,导航系统不准确,有些设备直接失灵。山中鸟类好像会模仿人说话,听起来像婴儿的叫声,还有“哈哈哈、哦哦哦”的声音,令人毛骨悚然。

湿度特别大,整个树林找不到一块干燥的地方。下雨后能见度特别低,二十米之外一片白茫茫。

还有地质人员发帖,说640米的距离,走了三个小时才走出来。200米的竹林,三个小时还没走出去。

总之,哀牢山非常漂亮,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但并不适合人类探险。如果想去,可以在哀牢山外围,现在开辟成景区的地方转转,未开发地区绝对不能进。

简单说完近期热点,现在要步入正题了。咱们是历史节目,自然得聊点哀牢山的历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哀牢山,它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

咱们国家的名山,泰山黄山庐山,普陀山青城山峨眉山昆仑山敬亭山等等。这些山的名字,有的一听就雄伟壮丽,有的一听就很有故事。但是哀牢山,一听就不好惹。又是哀伤又是囚牢的,为啥要叫这个名字呢?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傣语音译的。“哀牢”如今在傣语中是“酒气”的意思,但是当年肯定不是。推测“哀牢”的发音接近傣语“AiLong”,汉语译为“大哥”或者“老大”,引申为“中央”或“中心”。

第二种说法,哀牢山的名字来源于哀牢国,这个就说来话长了。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哀牢山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女子叫“沙壹”。

说有一次,沙壹在水上捕鱼,无意中碰到了一块沉木,然后就怀孕了,一口气生下十个男孩。等到孩子大一点了,沙壹就带着他们到水边玩。

有一次,十个小孩正在玩水的时候,水中突然飘上来一块沉木,紧接着这块木头就变成了一条巨大的黄龙。这条龙问沙壹,“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你给我生的儿子,如今在哪里呢?

小孩被吓到了,瞬间就跑了九个,只剩下最小的孩子还留在原地。他不仅不跑,还上前几步,在龙旁边坐下了。

黄龙特别高兴,一边伸出舌头舔这个孩子的脊背,一边和沙壹说话。在当地的语言中,脊背称作“九”,陪坐称为“隆”。所以这个孩子,就叫“九隆”。

因为被黄龙舔过脊背,所以九隆有了远远高于凡人的力量和智慧。也因为黄龙出现时只有他敢留下来,其余几个哥哥都跑了。这几个哥哥佩服九隆的胆识和勇气,一起推举他为族长。

因为族长是龙的儿子,所以这个部落以龙为图腾,衣服上还有一条尾巴,象征着龙尾。

后来,九隆死了,他的儿子们代代相传。《后汉书·哀牢传》中记载了传承过程:

九隆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数,至于禁高,乃可记之。禁高死,子吸代。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

注意,这里出现了哀牢。

这段大意是,九隆死后接着继任的君主已经不可考了,不知道多少代之后,他们的君主叫禁高。禁高之后是吸,吸之后是建非,建非之后是哀牢。

猜测当时应该是汉武帝统治时期,他为了打通前往身都(今印度)的道路,派兵攻打了西南夷。于是,与哀牢碰上了。

哀牢,是第一个与中原王朝有接触的国君。所以在我们的汉史中,就叫他们哀牢国。又因为当地百姓擅长骑大象,又称他们是“滇越乘象国”。

其实在当地,人家既不叫哀牢国,也不叫滇越乘象国。在傣族历史中,他们是“达光王国”。这个一听就很光明了,比哀牢好听多了。

汉武帝这次攻打,让哀牢国由盛转衰,但他们并没有对大汉完全臣服。哀牢国王世后,又经历了多代君王,然后哀牢国出现一个关键性人物,柳貌。

当时已经到了东汉明帝统治时期,柳貌带着他治下的七十七个小王,五万一千八百九十户,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人,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的土地,投身到大汉的怀抱。

汉明帝自然特别高兴,设永昌郡统一管辖,还赐给柳貌一枚“哀牢王章”。哀牢国,由此成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既然都是一家人了,自然得有来往,于是有些诗歌中就出现了哀牢山。

骆宾王在《从军中行路难》中描写将士在哀牢山中行走:“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艰难程度堪比蜀道难。

元代诗人方回也有一首写哀牢山的诗,读着更吓人:“雾毒飞鸢堕,风腥巨蟒过。已还生定远,犹类病维摩”。短短二十个字,毒雾、巨蟒、瘴病,每一样都要命。

虽然特别艰险,但是古人还是开辟出一条道路,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云南三大通道之一的“哀牢山茶马古道”。

这条古道始于唐,建于元,繁盛于明清,现在古道旁还有明清的炼铁炉、铁匠铺遗址,甚至还有赌场和客栈。一直到解放前,这里每天还有800多匹骡马、1000多位商人经过,是当之无愧的交通要道。

虽然这只是进行茶叶和马匹交换,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通商道路,但是因为通过哀牢山腹地,地形地势十分艰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这条道路,一直都是马帮、兵匪和当地土司的必争之地。

随着历史的发展,曾经马蹄声络绎不绝的哀牢山茶马古道,也成为了过去。现在保存完好的八公里古道早已成为景区,游客走在路上,遥想当年,感慨今夕。

标签: 哀牢山 哀牢 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