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城内的四塔风格迥异,每一座都堪称塔式建筑杰作;它们扎堆分布在古城中,见证着千百年来古城的变迁。今天介绍正定四塔中的最后一座,广惠寺华塔,也是四塔中颜值最高的一座。偏偏它不仅有颜值,还有非同凡响的历史价值。正定四塔中,只有广惠寺华塔第一批就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放眼整个正定古城,入选“国一”的除了华塔只有隆兴寺。
广惠寺华塔的始建年代,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一说为宋金遗物,一说为唐代贞观原物。《正定县志》上记载其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 年),最初是广惠寺的核心建筑。根据目前的历史资料,大部分认定现在的华塔是金代重修的版本,入选国保时登记的也是金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文物部门对塔砖进行热释光检测,结果为距今980±30年和910±30年,相当于北宋时期。1997年时,塔内发现了现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的题记,进一步佐证了其建造年间应不晚于北宋,或早至唐代。
到了近代,华塔一度损毁严重,民国时期塔下围绕着的四个小塔全部被拆,整个塔看着摇摇欲坠。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先生来正定考察时,华塔的状态已经不甚理想,可以用“颓败得可怜”来形容。饶是如此,梁先生仍给华塔以非常高的评价:“若由形制上看来,这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
1947年解放正定战役中,晋察冀军区副团长赵生明为保护华塔免受炮火损毁,下令停止炮击改用轻武器作战,不惜以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炮火,最后英勇牺牲。1994-1999年,河北省文物保护部门根据梁思成先生拍摄的旧照,对华塔进行了修缮复原。跨越千年,广惠寺华塔依然得以矗立在我们面前,实为不易。
第一眼看到广惠寺华塔,感觉只有两个字——惊艳!塔高33.35米,通体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扁六角形亭小塔,主塔与小塔高低错落如众星拱月,有人认为这种形式为金刚宝座塔的变体。主塔共四层,其一至三层塔身均为楼阁式,平面八角形,檐下施以砖制斗拱,再上则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形刹,极具韵律感。
整座塔融合佛教多宝塔元素,主塔第四层为华塔精华所在,塔身雕刻繁复如巨型花束;通体塑有菩萨、力士、海兽、狮子、大象等艺术造型,排列有序,生动传神,恰似一处五彩缤纷的小型雕塑艺术之宫。全国现存花塔为数不多,距离石家庄不远的曲阳有一座修德寺塔也属花塔;但要属广惠寺华塔的雕饰最为精美,位列中国最美古塔名副其实。
广惠寺华塔是四塔中距离南城门最近的一座塔,因此在城墙上俯瞰古城内“四塔同框”时,华塔是当仁不让的视觉焦点。
夜幕降临,整个古城华灯初上,现代灯光勾勒出了华塔的千年轮廓。塔身被暖黄灯光笼罩,塔身雕塑在光影中更显立体;既显唐代建筑的雄浑,又透出宋金雕琢的精致,成为古城天际线最醒目的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