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黔南,这片被北纬25度阳光亲吻的土地上,有地球最年轻的喀斯特容颜,有仰望浩瀚星空的中国天眼,有香飘千年的贡茶都匀毛尖,有把自然的颜色化作蓝布上万千姿态的枫香染,有“穿越”秦汉的西南影都秦汉影视城……
生态黔南多胜景,山水民俗总宜情。这个“五一”,生态黔南的美景等你发现,等你体验,定会让你不虚此行。
5月1日,“五一”假期第一天,瓮安县猴场会议会址迎来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大家或组团或自驾,在历史的光影中追寻红色记忆,传承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
在猴场会议会址,记者看到,80 余名小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有序穿梭于各个展厅。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个个英勇故事,如同一把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解猴场会议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的大门。他们专注聆听,眼神中满是对革命先辈的崇敬,深切感受着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无私奉献精神。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踊跃发言。瓮安一小学生张陈誉说:“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红军战士们的艰辛与付出,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组织此次活动的瓮安县华荟托管中心负责人兰敏介绍:“选择参观猴场会议会址,就是希望帮助孩子们了解革命历史,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去年,猴场会议纪念馆进行全面基本陈列提升改造,进一步提升猴场会议纪念馆展陈水平。同时“五一”期间,猴场会议会址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导向,简化了免费领票流程,更好地为游客做好讲解服务,游客的参观体验感不断提升。
“节前,我们开展了全面的消防安全巡查,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并安排人员 24 小时值班值守、定时巡查,确保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猴场会议纪念馆文物管理部主任孙宇飞说,“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我们调配充足的讲解员,还设立了志愿服务岗,为游客提供各类便民物品。”
近年来,瓮安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以猴场会议会址为中心,打造红色旅游小镇,带动群众增收,红色文化传承的“良性循环”。
离猴场会议纪念馆直线距离500多米处,有一家名叫“红米饭庄”的农家乐。红色历史做背景,当地红米做主食,再现当年的风壳辣椒,加上瓮安特色皮蛋、香甜的农家黄粑。中午时分,许多游客就会慕名来到这里吃饭。大家一边品尝“红军菜”,一边听着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
红米饭庄老板李文权告诉记者,以前家乡道路泥泞,住的是木房子,也没有致富的产业,自己和其他村民一样都在外地务工。随着瓮安县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家乡面貌焕然一新。李文权看准商机回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餐饮,给游客讲述红军故事,日子越来越红火。
“游客是一天比一天多,最多的一天,我们能够接纳四五百人的游客来参观吃饭。现在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了,生活也是越来越好,”红米饭庄老板李文权笑着说。
时光不语,历史有迹。90年时光荏苒,曾经的战火和枪炮声,停留在历史泛黄的纸张里。生活在这片红土地上的人民,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迎来了新发展阶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日子愈发蒸蒸日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编辑 陈杨
二审 梁晓琳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