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旅观察⑩ | 秋日色卡⇋花园城市,南京入秋美如金陵

旅游攻略 12 0

南京入秋美如金陵,一句话完美诠释了南京秋天的美。有多少人在南京,期待着这里入秋后的每一轮“变色”?

有人想漫步在长满梧桐的陵园路,捕捉梧桐树叶慢慢染上渐变色的浪漫;有人心心念念着燕雀湖,想看橙红、金黄和翠绿三色交织的落羽杉林,将湖面点缀的五彩斑斓;也有人盼望着栖霞古寺枫叶红遍,层林尽染,树树皆秋色……

人们期待的不仅是秋色,更是要借季节之名,赏城市色彩、观园林之景。

城有山林市有园,是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愿景。这样的愿景,在南京并不是梦想。如今的南京,仿佛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南京大地,浩浩长江穿城而过,玄武钟山点缀其间,十里秦淮婉约流淌,共同构成了“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不论是南来北往的过客,还是久居于此的居民,都会被这里出门见景、城在园中的生活环境深深吸引。

“人在城中走、如在画中游”。南京许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花园城市”的模样。

秋日南京,自带“色卡”

城市风貌色彩关系的品质,事关城市的魅力显现。

南京树种丰富,一到秋日,便仿佛打翻了“调色盘”,展现出独具个性的城市风貌形象。明孝陵“最美600米”便成为南京靓丽的风景线,在斑斓交错的色调掩映下,石象路显得更加古朴沧桑,浸润历史沉淀之美。

燕雀湖美到可以封神,落羽杉林也迎来最佳观赏期。

红墙绿瓦,万仞宫墙内疏疏落尽的银杏雨,自带治愈系滤镜。深秋时节,朝天宫的银杏华丽变身,迎来颜值巅峰;“天然氧吧”银杏湖碧波荡漾,远处层峦叠翠,如同一幅色彩合宜的水墨丹青。

还有榉树、鹅掌楸、乌桕……藏万斛秋光,极具观赏价值。

不仅有植被强化自然景观本色,更有生态活力点缀。秋高气爽的时节,候鸟翔集,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湖面上歇脚、觅食、嬉戏、翱翔……这样的情景,在这几年的溧水石臼湖畔也已不是新鲜事儿。

一到秋天,南京便色彩浓烈得如同画家不经意间打翻了调色盘,满城尽是斑斓画卷。从晨曦的淡雅到黄昏的绚烂,多彩的秋日南京,就在眼前。

城市探索,美学表达

斑斓色彩掩映着山水城林,随手一拍,便能轻松打造精装朋友圈……南京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年来,南京积极打造以色彩为基调的美学表达,让其成为体现城市独特性与品质感的一环。

以鼓楼广场为例,这里便时时色彩“上新”。2016年,巨大的“孔雀”绿雕首次出现在鼓楼广场中心转盘,为南京街头景观带来新的气象。据悉,“孔雀”绿雕每年整体换装2次,一次为5—6月,用五色草装饰,体现季节的绚烂。冬季为耐寒植物佛甲草、红景天,又突出了生机勃勃。每逢重大节日或活动,主题植物雕塑总会给市民带来新惊喜。

今年国庆,鼓楼广场中心孔雀绿雕东西两侧就竖起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红色字体,孔雀绿雕羽毛部分更换全新的花盆和绿植。这里见证了无数春夏秋冬的瞬息万变,记录着金陵城的历史变迁,也陪伴着南京城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另一边,也有旅游品牌的探索跟上。

栖霞用一片“红枫”作出大文章,放大“红枫经济”的眼球效应,深掘“栖霞宝藏”文化内涵。作为中国四大赏枫地之一,每到深秋,栖霞山便迎来一年中的高光时刻:枫叶如丹,殷红夺目。栖霞丹枫作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漫步林间小道,脚下是落叶铺成的红毯,抬头是满树的炽热,漫山遍野灿若云霞,尽是热烈与绚烂。迄今为止,栖霞山景区已经补植了数万株红叶树种。

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广大消费者的文旅需求已经从“看景”升级成“入景”,把“好看”向更要“好玩”转变, 面对新需求、新挑战,第二十四届“江山入戏”红枫艺术季还创新推出南京首个大型沉浸式剧本游《古卷谜踪》,广大市民游客可以在剧情、线索的引导下,使用全新的剧情身份自由在景区内探索不同的故事剧情,沉浸式“打开另一座栖霞山”,探索其中奥秘。同步上线的剧本大礼包内容丰富,堪称一份“可以带走的栖霞山”。

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和陵园大道规划了国内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林荫大道,行道树种选择的就是法桐。作为行道树之王,法桐在紫金山广泛种植,而陵园路的法桐因为其独特的高耸姿态和整齐划一的气势享誉世界。到了深秋时节,树叶逐渐变黄飘落,金色的“梧桐大道”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是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和体验经久不散。

但鲜为人知的是,以林荫大道著称的南京,每年四五月份都会迎来“飘絮季”。为此,园林部门动用了各种治理措施,每年都需进行约20轮吹絮作业,以“短痛”换取法桐全年“福泽”:春日嫩绿,夏季遮阴,秋天金黄,冬天漏阳——法桐,已融入南京城的生命情感里。南京老城范围内法桐总数8万多棵,是城市行道树第二多树种,在南京城市绿化中形成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林荫大道系统,和沿线的建筑一道,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法桐林荫道文化。

美丽的城市会有一种感染力,辐射到外界,便能够吸引很多游客,把这座城市变成目的地。从这个意义来讲,城市形象是一种生产力的推动力,色彩是塑造城市美好形象的重要因素。当美丽成为一种生产力,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来说,也会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了守护这份美丽,南京也在努力探索更多的美学表达,将社会、人文、生态等方面的多元价值都纳入城市规划中。

花园城市,诗意生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花园城市建设,目光所至始终是人民。

2018年7-8月,有研究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郑州、西宁、沈阳、无锡和扬州等十个城市进行了5000个有效样本的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被访者心中理想社区的第一要素为“环境优美”,以75.7%的选择率领先其他九个要素。

再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底,南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04%,建成区绿地率达40.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23平方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截至2023年,全市已建成口袋公园总计78个,全市拥有500平方米以上各类公园约1100个

近几年来,曾经散落于城市角落里的众多边角地、闲置地蜕变为功能复合、环境优美的“口袋公园”,“推窗可见绿,出门即进园”成为市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

这一切都得益于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今的金陵,正处处演绎着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的生动故事。

月牙湖经过“铁腕”攻坚重现水清岸绿,依靠河长制治水一体化联动,不断提升水域生态环境品质;秦淮河大力整治水环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近年来,全市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均达到Ⅲ类。今年上半年,全市42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稳定保持100%。

用脚步丈量南京,触摸城市发展脉动,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力、一种张力、一种引力。这座城市的面貌变化诠释着“发展速度”,彰显着“山水气度”,传递着“民生温度”,正在勾勒出一幅更美丽的发展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