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地,群星闪耀,竞争激烈。苏州的GDP如奔腾的长江,将南京远远甩在身后;无锡的产业富庶,人均GDP全国第一;南通的发展势头也引人瞩目……然而,南京依然稳居“大哥”。在表面数字的喧嚣之下,南京究竟有何“硬核”实力支撑?答案深藏于历史积淀、文化强盛、地理特点、资源优势等,以及无可替代的综合城市功能之中。
一、历史之厚,遗迹之多,底蕴深厚。
南京历史文化底蕴非一日积累。且不说“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就是明朝南直隶,清朝两江总督、江南省(含现江苏、安徽)行政长官驻地,就不是一般城市可比,再加上近代上的独特地位,历史长河在此沉淀下无与伦比的文化底蕴与政治遗产。明城墙、秦淮河、中山陵等等,无不诉说着城市的厚重。这份历史遗产转化为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精神凝聚力,使南京在江苏乃至更大区域拥有天然的心理中心地位,形成一种难以量化的号召力。
二、文学之都,文化之盛,人杰地灵。
南京龙盘虎踞,虽多次被泄王气,却仍人杰地灵。至少3次在汉人受到外族灭顶之灾时,南京顽强抵御,成为汉文化复兴之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设于南京,《诗品》、《文心雕龙》、《千字文》、《昭明文选》等均诞生在南京,《红楼梦》《本草纲目》《永乐大典》《儒林外史》等中华传世之作都与南京密不可分。王谢、李白、杜牧、李商隐、王安石、李渔、袁枚等人在此不朽名作,鲁迅、巴金、朱自清、俞平伯、张恨水、张爱玲等文坛巨匠也都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之都”实至名归。
三、横跨南北,连接东西,四通八达。
南京横跨长江,融南北习俗于一体,位于苏皖交界,是将东部发达地区向中部辐射的重要通道。南京虽地处江苏西南,但随着交通的发展,与苏北及沿海的联系互通日渐快捷便利,并且还能向安徽辐射。“徽京”不只是调侃,更是实力的体现,能够辐射两省的省会是不多见的!南京这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京是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关键门户。这里曾是南京军区,也就是现在的东部战区所在地,下辖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安徽6省市。
四、行政中枢,高校云集,资源优势。
南京在建国后,没有改名,依然保持“京”字,能享此待遇的城市十分难得。南京作为省会已有70余年,这也形成最核心的“制度性资本”。省级党政军机关云集于此,决定了全省重大政策的制定、核心资源的分配、关键项目的布局必然以南京为主要考量点。省级财政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如高铁网络、机场扩建)、优质公共服务(顶尖医院、高校)的倾斜,为南京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战略势能。这种“中枢效应”是其他经济强市难以复制的根本优势。
南京的优势在于其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与战略纵深。以上四点,是江苏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也是南京稳坐江苏“大哥”之位实力所在。
南京并非高枕无忧,其他“太保”们实力强劲,发展势头迅猛。南京更需做到:一是雄厚的科教资源更高效地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经济新动能;二是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巩固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战略支点地位;三是深化区域协同, 发挥省会作用,引领南京都市圈建设,在竞合中实现与苏锡常等城市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个人观点,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