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古迹展风采 “烟火”老街焕新生——30多家全国主流媒体媒体走进陕西咸阳渭城

旅游资讯 14 0
10月17日下午,“‘万千气象看陕西’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网络主题活动”步入渭城区文旅篇章,30余家中央、省级、地方重点新闻媒体的摄影记者、摄影家们先后参观了古渡遗址博物馆、清渭楼、咸阳博物院、咸阳老街等多个文旅项目,对其中的非遗精品、历史文物、特色文创、青年剧场等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现场进行交流互动。10月17日,工作人员在咸阳老街旅游景区向记者们介绍咸阳老街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咸阳老街位于渭城区,是明清时期咸阳城的核心区域,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曹政 摄10月17日,月光下的清渭楼。清渭楼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是全国现存最大的明代建筑之一,是咸阳城的标志性建筑。曹政 摄10月17日,观众在参观古渡遗址博物馆内展陈的铁锚。曹政 摄10月17日,拍摄于渭城区咸阳老街上的浪漫卡片。曹政 摄10月17日,福建《海峡都市报》摄影记者田米在咸阳老街打卡点留影。曹政 摄一眼三千年,古渡风云变。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依托明清古渡遗址而建立,博物馆内设古渡追忆、古渡遗址、古渡印象三大板块,全面介绍了咸阳古渡的历史沿革、商贸活动、民俗风情。此外,博物馆内还有3D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虚拟体验文物魅力,感悟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与之相比,咸阳博物院也“不遑多让”,院内园林设计精巧别致,山水、花木、建筑元素齐聚,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展馆设有8个展厅,展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秦汉至隋唐时期的重要出土文物5000余件。其中,“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享誉中外,虽是不超过半米的小号兵马俑,但也进一步体现了文景之治的“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当3000件兵马俑映入眼帘之际,也深刻体会到汉军的雄风至今犹在。10月17日,表演魔术脱口秀的演员(右)在渭城区咸阳老街上的新秦年剧场与观众互动。曹政 摄10月17日,雨中咸阳湖景区的景色。该景区通过渭河“咸阳湖”使水系与南北两岸现代景观相交融,极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现代生态景观。曹政 摄10月17日,游客在位于渭城区境内的咸阳博物院参观。曹政 摄10月18日,游客在渭城区“老糖酒”文创小镇打卡留影。新兴路街道聚焦商贸流通与文旅融合发展,引导“老糖酒”公司转型升级,拉动新兴辖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曹政 摄10月18日,几名游客在渭城区“老糖酒”文创小镇打卡留影。曹政 摄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它的提升改造让老街的市井烟火与城市文脉得到有效结合,展现“老城记忆”的同时,彰显优秀历史文化。咸阳老街借助现有文化资源,策划节假日及周末常态化演出,如诗词灯组、咖啡生活节、话剧脱口秀等活动,同时落实好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优惠政策,进行街区地面改造、设立文化打卡墙等基础设施及文旅设施建设。10月18日,几名游客冒雨参观文汇公园。近年来,渭城区先后打造了清渭坊、古玩市场、东风路、文林路、塔尔坡、抗战南路、渭城桥北等口袋公园,为市民增加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曹政 摄10月17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编辑数控铣床加工产品程序。曹政 摄10月17日,记者们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5G+智能成型实训基地观看3D打印产品。该基地立足西部,推行“互联网5G+、智能控制等创新技术+绿色智能”先进实训场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 曹政 摄10月17日,工作人员在西藏民族大学介绍该校教职工住宅楼加装电梯项目。该项目共投入4000多万元,共覆盖13栋楼,安装有50部电梯,提升了教职工的生活品质。曹政 摄10月18日,咸阳三毅有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加工产品。主营业务为铱制品加工和铱贸易,铱制品加工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产品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瑞士、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曹政 摄咸阳市渭城区的文旅融合不仅给游客带来新体验,也形成了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折射出城市经济内生动力强劲的缩影,促进渭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10月18日,长庆石化公司门前的国旗、企业旗帜迎风飘扬。该公司是中石油加快布局氢能产业,规划建设关中、川渝两大区域供氢中心之一。曹政 摄10月18日,渭城区渭阳街道长庆石化社区的居民跟着舞蹈志愿者学习现代舞。该社区引导党员发挥各自特长,采取“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使志愿服务更加精准精细。曹政 摄10月18日,渭城区渭柳湿地公园鸟瞰(无人机照片)。该公园总面积1500余亩,总投资9400多万元,是咸阳东区面积最大、设施最全的全民健身休闲场所。曹政 摄10月18日,一列高铁经过渭城区境内的陇海铁路桥(无人机照片)。渭城区交通便捷,咸阳站位于该区,每天列车通过数量有100多趟。曹政 摄拍客:刁丽艳 王正 曹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