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耕田牧海,乡村文化兴产业

旅游资讯 10 0

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松岚后村利用旧校舍,将农文旅融合,打造了松岚农场田园会客厅。(资料图)

龙口市诸由观镇西河阳村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对105处 传统民居院落进行了保护修缮。(资料图)

多年来,莱州市郭家店镇小草沟村积极植树造林,改善村庄生态 环境,实现从农业向文旅的产业转型。(资料图)

近年来,烟台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内涵特质,全面提升做大做强乡村文化产业,以文化振兴持续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盘活闲置资源

打造乡村文旅产业

坐在绿油油的大草坪上,品一杯香浓咖啡,近处水面波光粼粼,远处青山叠翠,尽收眼底。如此田园诗画的一幕,正是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松岚后村松岚农场田园会客厅的常见场景。

松岚后村以丘陵为主,原来村民主要种植粮食和果树。2019年,村党支部成立了烟台鸿盛园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0亩,栽种新品种苹果,同时,村里还盘活闲置10多年的旧校舍,打造了松岚农场田园会客厅,集农产品展销和农村文旅于一体,不仅新建了农产品展示中心、观水台、人工湖等,还设有咖啡厅、餐厅、蔬菜水果采摘区、亲子休闲娱乐区、野营帐篷区。

依托松岚农场会客厅,松岚后村积极整合乡村民俗、非遗、特色建筑、民间技艺等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体验游新业态,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提升了文旅产业的附加值。

松岚后村党支部书记邹军波说,农场会客厅将农耕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可采摘、可种植、可观光、可学习,能赋予游客全新的农文旅体验。

农场会客厅是一种新型业态,搭建起一条田园风光与现代生活交融的桥梁,也提供了新的就业和创业空间。随着农业和文旅产业的发展,松岚后村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90后青年邹金良,2022年回到松岚后村,目前从事松岚农场会客厅的管理工作。

蒸汽朋克是一个融合了蒸汽动力和朋克文化的艺术概念。提到这个词,人们很难把它跟一个小山村联系在一起。今年7月21日,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初家汤村举办了一场蒸汽朋克雕塑展。这个村缘何如此具有“艺术范”呢?

近年来,初家汤村凭借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2022年,村里投资200万元对村内知青礼堂等建筑进行修复和开发,建成了以“初心逐梦·汤里人家”为主题的民俗体验场所和农业体验基地,打造了集餐饮、住宿、公社农场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路线。

自2023年10月起,初家汤村按照节庆节点陆续推出了“你好宋潮”“你好武侠”“风筝飞天节”等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对当地的传统风情进行了全方位展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游览体验,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如今,初家汤村通过文化建设和旅游观光,由内而外焕发出新的生机。

深挖文化“富矿”

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的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是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通过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以及非遗记忆等,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识乡村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莱州市三山岛街道单山村紧邻莱州湾,因村中有单山而得名。这个村的村民世代以海上打渔为业,在数百年的历史中,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山渔号。

据了解,单山渔号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四川张氏三兄弟迁徙至此,面对苍茫大海,张氏兄弟以“川江号子”为底蕴,喊出了征服大海、向大海索宝的第一声渔号。后结合当地近海捕捞和崖网捕捞的生产特点,渔号经过祖祖辈辈的发展、积累和传承,臻于成熟,并在整个莱州湾广为流传。

单山渔号主要由12首渔号组成,伴随整个捕捞过程,总体由头、腹、尾三大部分组成,依次为抬船号、整网号、装前哨号、装后哨号、摇橹号、追渔号、撒网号、拉网绳号、拉网绠号、手扒网号、拉船号、抬鱼号。每段号子都反映出不同的劳动场面,体现了渔民不同的劳动心情。

近年来,单山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促进村庄发展。村里先后打造了“海晏河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原了老式捕捞渔船,同时,充分挖掘传统民俗、民间技艺的能工巧匠,组织开展宣传教育、非遗传承培训、戏曲教学、文体娱乐等活动。

龙口市诸由观镇西河阳村,是一座充满明清古韵、饱含胶东风情的村庄,先后获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3A级旅游景区和景区化村庄。

近年来,西河阳村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重点将105处清代早期以来至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院落、306幢“哈瓦房”、1处古圩墙、600余年树龄古槐等列入保护名录,实施连片挂牌保护修缮。

在保护传统村落风貌的同时,村内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建设了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改造了中心大街和老龙街,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景区化村庄建设规划,新建了胶东乡村风情大舞台、民俗博物馆、国学馆等配套设施。

如今,游客走进西河阳村,通过四街八巷十胡同、青砖黛瓦、四合大院、老碾石磨、龙街古槐等,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印记。

牟平区文化街道嵎峡河村是战斗英雄杨子荣的故乡。近年来,村里利用闲置房屋打造“子荣记忆”展陈馆,对杨子荣在村期间的成长经历、生活故事、情感细节、精神内涵进行深度开发,积极争取区委党校、区文旅局和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牟平教学区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指导支持,增强红色教育的体验感、参与感、互动感。

如今,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山村,可以聆听“关山万里寻英雄”的感人故事,可以感受“立功亚布力”“智取威虎山”“血洒闹枝沟”等峥嵘岁月的英雄气息。

全面整合各类元素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烟台多地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创造性地将乡土文化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如农耕体验、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不断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收益。

40年来,莱州市郭家店镇小草沟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小草精神,走出了一条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的发展路子。

20世纪80年代初,小草沟村荒山众多,耕地稀少,水利设施匮乏,“十年有九旱,十种九不收”是当时村里的真实写照。从1983年起,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开发荒山,兴修水利,改造良田。小草沟人凿秃2000多根钢管、开挖93万方土石、用掉14万公斤炸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小草精神在这里凝聚成形,如新生萌芽伴随着小草沟村的成长。随着村里建起园艺场,村民开始培育苹果苗木和银杏苗木,到20世纪90年代,小草沟成为享誉全国的“苗木第一村”。

2019年,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小草沟秋韵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以打造“多彩郭家店、康乐小草沟”旅游品牌为重点,推进“旅游+文化+研学+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了红色文旅、青少年研学、农事体验、鲁派新民居、乡里乡货等特色项目,累计举办青少年研学活动90余次。全村连续举办八届“小草秋韵文化节”,举办节会活动20余次,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叫响“小草秋韵”旅游品牌。

小草沟村将文明实践活动融入乡村旅游,打造集志愿服务、乡村旅游、互动体验、文化推广等为一体的居游共享空间。持续深化“为小”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我身边的红色文化”“探寻红色记忆,争做时代少年”“红领巾爱祖国”“赴春约、润生命、趣研学”等中小学研学活动

小草沟村还以特色文化为切入点,依托银杏资源、果品资源和“小草”品牌苗木资源,以农家旅游为突破点,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落地落实。小草沟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山东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最美绿色乡村”“烟台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蓬莱区登州街道三里沟村,依托古树、古桥、古井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村里以千年古槐树为文化品牌,确定每年农历二月二为“古槐文化节”,组织开展文化演出、祈福等活动。2023年,三里沟村集体经济收入13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2万元,形成采摘旅游、民宿餐饮、民俗文化体验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烟台市通过探索发展多元新型文化业态,有机整合了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等乡村文化元素,为农业为主导的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建立起多元、互动、共享的文化产业链,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标签: 乡村 烟台 河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