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芙蓉,满城书香

旅游攻略 18 0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是《楚辞》中的芙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是李贺诗中芙蓉,“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主席笔下的芙蓉国是满城尽是“黄金屋”的书香长沙。

了解长沙,还得从“千年城心”——芙蓉区读起。芙蓉区,作为长沙的繁华心脏地带,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新潮碰撞。“快乐芙蓉 韵味无穷”是她的口号,新品牌、新潮流是她的风尚,历史感、书香气是她的品味,幽静的古街巷、多元的博物馆、纵深发展的图书馆总分馆,展示了她厚重的历史感与浓厚的人文气息。

【是历史也是潮流】

今年9月,著名作家何立伟在第三届长沙市旅发大会期间创作《了解长沙,从老街老巷始》一文,以白果园为例,介绍了长沙的街巷文化,展现了芙蓉的老巷风采。

“长沙的街巷,看似寻常,但若随便拿一条巷子,细究下去,都大有文章。比方说这条白果园老巷子,先前并不叫‘白果园’,叫‘老泉别径’。老泉是谁的号?苏洵,苏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传说中苏老泉在长沙做过主簿,他就住在白果园旁边的一条巷子里,后门走几步,就直通白果园,这几步小路,便是后来所谓的‘老泉别径’。他住过的巷子,因他得名,就叫‘苏家巷’。如今巷子里还矗立着苏老泉的雕像。巷子同样也了不得,道光年间的云贵总督贺长龄、两淮盐运史黄冕、同治年间的湖南巡抚刘崐、湘军水师名将李朝斌等等赫赫人物都曾住在这条巷子里,大版本学家、藏书家叶德辉,更是在此建了他的藏书楼‘观古堂’,藏书之丰,谓为国内三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可惜这些豪堂书楼,均毁于‘文夕大火’。

白果园虽然只有三百米长,也是卧虎藏龙之地。19号就是长沙和平起义首领,任过湖南省主席的程潜先生的公馆,另一个起义将领陈明仁将军的故居,也就在离程潜公馆百把米的耕耘圃。清末翰林、民国大书法家郑家溉的公馆也在这条巷子里,我们吃饭拍短视频的这家31号公馆,旧称“杜公馆”,是当过孙中山和宋教仁的保镖的侠士杜心武的寓所。而相邻的白果园33号,则是《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湘江评论》为毛泽东主编,乃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湖南学生刊物中最有影响力的红色期刊。”

作为长沙市仅存的4条古麻石街之一,白果园街巷古老的麻石路、石库门、清水砖墙、老式公馆,能瞬间把你带回清末民初年代;也有独具匠心的“唐姑娘不姓唐”中式庭院风甜品屋、长沙伢子张艺兴曾打卡的“在长沙——手摘星辰”手绘墙更是年轻人的新潮流打卡首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古巷当中还有一所图书馆——长沙图书馆定王台分馆(唐姑娘爱看书),青石街、古书桌、油纸伞、灯笼、竹简映入眼帘,风格尽显古色古香。步入其中,随机挑选一本书,静静坐下,点上一壶冰茶,享受这一刻的静谧时光。

【有历史也有未来】

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和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最是书香能致远,一城文脉绽芳华。图书馆不仅是留存历史记忆的场馆,更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既有历史也有未来。

位于浏阳河大道的芙蓉区图书馆新馆,于2021年10月建成并开放试运行,总藏书量43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源20万册,是集社会宣传教育、公益文化服务、科学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文化地标。芙蓉区图书馆充分发挥区域引领作用,以丰富的文献资源、舒适的阅读环境、多彩的读书活动提升服务效能,同时积极带动了辖区内分馆建设,给市民带来充分的文化供给。

图书馆里读历史:芙蓉区图书馆自建了地方文献数字资源专题库,分为红色文化、汉楚文化、稻作文化、龙舟文化、老街巷文化等五大主题,采用数字化地方文献、微专题视频、有声资源、VR全景图和照片等类型数据进行建设,对芙蓉区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多维度展示,极大丰富了芙蓉区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库的资源内容,成为市民了解芙蓉区域文化的平台和窗口。

图书馆里看未来: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芙蓉区图书馆以“少儿阅读”为重点,从资源建设、阅读推广、总分馆建设出发,培养和加强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阅读习惯。馆内14万余册少儿图书,涵盖幼儿绘本、名家名著、科学漫画等不同类别,满足各年龄层次孩子的借阅需求;“泡芙公益课”“沐蓉”读书会、“创客孵化营”、图书馆奇妙夜等差异化、特色化、常态化的阅读品牌活动,让孩子们爱上图书馆;携手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走,到图书馆去”“阅读,一个都不能少”等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植下阅读的“种子”,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素养。

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了《芙蓉区进一步加强乡村图书馆(室)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区现有的东屯村、杉木村、张公岭村、西龙村、东湖村5个村级图书馆(室)分期分批进行新建或改扩建提质,让优质服务直达基层、直入人心;构建“图书馆+”总分馆模式,先后推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地铁站”等建设运营模式,去年新建了圆点美术馆图书流通服务站和万象时代图书分馆,由芙蓉区图书馆与社会机构合作办馆,将阅读服务嵌入式融入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