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村今年1至9月共接待各类培训团队超600次,接待研学学员逾3万人次,入住旅居客人超过1000人。全村旅居、研学产业增收150万元,同比增长10%。”近日,修文县大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福贵为大木村乡村旅游产业算了一笔“丰收帐”。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旅居”产业,是大木村近年来快速实现华丽蝶变的关键原因。
地处偏远山乡的大木村,曾是资源贫瘠的“空壳村”。近年来,贵阳贵安大力推进本土党史资源整理、挖掘、保护和转化运用工作,红军长征过贵阳的历史,得以充分整理和活化运用。
1935年,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向南进发,曾在大木村一处斑驳土墙上写下宣传标语“红军是干人的军队”,这些珍贵的字迹至今依然清晰。
“在党史研究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把大木村的红色文化故事整编成册,通过有力传播,极大提升了大木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李福贵说,通过梳理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大木村也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价值,进一步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木村先后建设了朱德纪念广场、红色文化展陈馆等场所,大力推进红色研学和乡村旅居产业发展,“红色大木”名片越擦越亮,有效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从10年前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到2023年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今天的大木村,已经成为人气旺盛的贵阳贵安红色旅游打卡点。
在贵阳贵安,修文县大木村、花溪区高坡乡、乌当区黄连村、清镇市观游村……一处处红色文化乡村在文旅产业发展大潮中,凸显了推动地方党史研究成果转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成果。
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贵阳贵安坚持挖掘整理和推进地方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使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发挥了应有的时代价值。
近三年来,贵阳贵安通过收集文献、文物和资料,重新梳理地方革命历史故事。2021年,编辑整理了约50万字的《中共贵阳市历史文献选编》(1995),全书收录贵阳市档案馆文件约200余份;多次组织赴晴隆收集史料,完成“二十四道拐”等有关史料查档等工作,收集到党史专题珍贵照片110张。2022年,贵阳贵安积极开展党史资料征编,收集到党史文物类书籍12份;通过多次入户拜访革命先辈后人,整理口述资料,收集到相关文物6件、照片百余张。2023年,完成《贵州省地下党组织史料选编》的贵阳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目前,贵阳贵安正积极开展《中国共产党贵阳历史(1978-2012)》资料收集整理和专题研究等。同时,全市各区(市、县)也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党史资源挖掘整理工作。
在挖掘整理党史资源的同时,贵阳贵安高度重视成果转化运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通过文艺作品转化,弘扬党史精神力量。包括以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有关史实为题材,组织创作录制的四集广播连续剧《无惧黔行》,以及《炼狱》《息烽息烽》等优秀作品。二是通过场景营造转化,丰富红色文旅场景。积极推进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改陈布展工作,抓好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旧址对外开放运行,配合做好《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旧址规划建设等,着力打造贵阳贵安革命传统教育高地。三是通过赋能产业转化,把研究成果运用到相关产业发展中,持续推出“爽爽贵阳红色研学行”等活动。如今,修文大木村、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已成为省内外红色研学热门目的地。随着贵阳贵安进一步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红色研学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推动党史研究成果转化运用,既能助力产业发展,更能成风化人、塑形铸魂。”贵阳市委党研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贵阳贵安正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对党史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贵阳贵安将一以贯之做到一手抓研究、一手抓转化,推动两者相融相促,不断书写贵阳贵安党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潘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