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巧夺天工的大规模“人文堆积”

旅游攻略 12 0

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简介:

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县城东端,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祝圣桥、中元禅院、万寿宫、青龙洞、紫阳书院、香炉岩、东山寺、令公庙8个部分组成,大小共计35栋单体建筑,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65平方米。多数建筑物分布在长300米,垂直高80米的中河山崖壁上,前临河,后依山,具有显著的山地建筑特点。

该建筑群集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会馆和桥梁建筑于一身,融合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建筑工艺,巧妙地在悬崖上建造了阁楼洞天,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祝圣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青龙洞、真武观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其他建筑后续依次修建完成,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江西商人在中河山底集资修建万寿宫。至此,整个古建筑群现今格局基本形成。

几百年间,青龙洞经历多次战乱、火灾与水灾,也得到多次修复与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于1958年、1963年、1979年分别对青龙洞进行了全面维修。1986年,镇远县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镇远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吴寿军:青龙洞古建筑群是江南旱地建筑与西南山地建筑文化结合的典范

“青龙洞古建筑群是游客来到镇远的热门打卡点,也是镇远古城最具特色的贴崖园林古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古建筑魅力。”提到青龙洞古建筑群,镇远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吴寿军娓娓道来,向记者介绍它的独到之处。

首先它汇聚儒、释、道、会馆文化于一体。青龙洞古建筑群作为镇远历史文化的代表,它既有道教道观、庙堂,有佛教的经楼,也有儒家的书院考祠,还有会馆的戏楼、客堂。整体建筑重重叠叠,错落有致,为江南旱地建筑与西南少数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绝妙典范,有“西南悬空寺”之称,是贵州省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可以说,青龙洞古建筑群的存在,对研究地方史和民族史,以及探索镇远县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吴寿军说,该古建筑群的形成、风格和规模,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历经明代逐步建成、清代逐渐发展和完善的结果,汇聚了明、清两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大量遗存,是镇远开始形成以来,历代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发展留下的客观印记和“人文堆积”。

其次,青龙洞古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建造工艺。临水依山,就势利用悬崖峭壁、深沟浅壑,天然溶洞,创造了一种附崖建筑,山体与建筑更浑然一体。各建筑因地制宜,与悬崖、古木、藤萝、岩畔、溶洞天然合成,融为一体,巧夺天工,艺术性地展示了中国山地建筑的奇特构造,集中了中国古代木建筑营造法的精华,巧妙地采用贵州苗族侗族干栏式建筑手法,将中原营造工艺,与南方少数民族建筑土法创造性融合一体,创造了建筑上的典范,是国内所有同类遗产中的独特作品。

近年来,镇远县文物管理部门在青龙洞古建筑群的保护中先后完成了中元禅院、紫阳书院、万寿宫、观音殿、吕祖殿的修缮工作,以及青龙洞危崖体及古驿道加固、青龙洞白蚁防治等文物保护性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确保了青龙洞古建筑群文物建筑本体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目前,镇远正在进一步推进青龙洞古建筑群的保护利用工作,通过运用声、光、电等手段,进一步挖掘阐释青龙洞古建筑群的文化魅力,助力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江南 刘青

编辑/刘立超 王小婷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