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看板桥先生最著名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板桥先生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写的一首诗,也被认为是古代知识分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大家看看‘难得糊涂’这4个字,是板桥先生的传世名言,富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其实,板桥先生可不糊涂,他对社会看得很清,处在封建皇权社会,稍不留意就会惹来杀身之祸,还是糊涂点好啊!”
“这是板桥先生写给范县人民的诗,在范县已经妇孺皆知:‘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愿人久与年丰。’诗中,板桥先生表示想退休后‘举家移范’,体现了他和范县人民的鱼水情深啊!”
10月23日上午,记者跟随市政协相关人士前往范县对“濮阳八景”评选工作进行视察。在位于毛楼生态旅游区内的郑板桥纪念馆,80岁老人刘训江的讲解赢得游客的阵阵掌声。刘训江从大门开始,一直讲到正厅,整整讲了一个小时。经过他的讲解,馆内每一面碑刻、每一副楹联都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孤零零的陈列品,而是一个个承载着故事的活物。讲罢,好几名游客都主动和刘训江合影留念。
80岁,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为什么要在郑板桥纪念馆内当讲解员呢?记者和刘训江攀谈起来。
刘训江是土生土长的范县辛庄镇毛楼村人,曾任村党支部书记。2002年,范县郑板桥纪念馆建成后,他受邀担任馆长。郑板桥曾经在范县任县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作为“清官”的代表,郑板桥纪念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场所。但县里派来的4名年轻讲解员讲解时多是照本宣科,对郑板桥纪念馆的背景内涵,以及郑板桥的故事挖掘不足,让人听着有些乏味。有一次,有游客前来参观时提出讲解需求,恰好讲解员不在,刘训江便临时顶替,没想到靠着平日里的积累,讲解后还挺受欢迎。此后,刘训江就慢慢担任起讲解员的角色。
要想当好讲解员,不仅要背词,肚子里更要有货真价实的东西。自此,刘训江开始精心研究郑板桥的各种史料。深入学习后,他发现郑板桥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于是,他将郑板桥纪念馆的对联、石碑、诗歌、馆藏和郑板桥的生平结合起来,活灵活现地讲述郑板桥的故事,让一代廉吏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就这样,刘训江越讲越上瘾,越讲越觉得有乐趣,不知不觉中,就在郑板桥纪念馆担任了20余年的讲解员。据不完全统计,20余年来,他先后为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800余个社会团体、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义务讲解郑板桥清正廉明、勤政爱民故事4000余次。著名作家二月河听了刘训江的讲解后,称他为当代“活板桥”。
刘训江不仅讲郑板桥的故事,而且还拿起笔,将郑板桥的故事编撰成书。2008年至2013年,刘训江先后完成了名人传记《郑板桥》《郑板桥在范县》等书籍的编撰。
守护郑板桥纪念馆有什么意义?刘训江说:“我很高兴许多人通过我的讲解认识了郑板桥,并在板桥精神的感召下更好地生活。”
刘训江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记者采访当日,有多名市政协委员到郑板桥纪念馆参观,听了刘训江的讲解后均给予高度评价。当日,市政协委员还到其他几个景区听了讲解。大家普遍认为,年轻讲解员的讲解相比于刘训江的讲解要逊色不少。“刘训江的讲解之所以不枯燥、打动人,是因为他了解人物故事和背景,是带着感情去讲解。建议年轻讲解员多向这位老同志学习。”市政协文史研究员胡新会表示。
本报记者 袁冰洁
本文来自【濮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