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持续向好 国家二级保护鱼类现身

旅游资讯 10 0

本文约1577字,阅读约需3分钟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本网记者 柴睿 梁国攀)“咱们白鹭湖里的保护鱼就是争气,个长这么大数量还这么多。”10月24日,在思南县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里,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和思南县农业农村局正在对打捞上来的鱼进行测量,看着桶里活蹦乱跳的鱼儿,思南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满脸欣喜。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贵州在乌江、赤水河、清水江、草海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多个重点水域布设了36个站位开展监测。其中乌江干流思南段位于乌江中游,这一段河流水质优良,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是我省渔业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之一。

现场监测

作为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贵州站的依托单位,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负责统筹全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的监测工作、承担实际监测任务、开展技术培训和数据汇交审核等工作。为做好2024年贵州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掌握乌江干流思南段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科学评估长江十年禁渔效果,为评价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提供基础数据,10月23日至27日,水产研究所专家团队到铜仁市思南县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

测量鱼类体长

“这是我们今年第二次监测,这一时段正好处于鱼类的育肥期。”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鱼类生态与环境研究室主任曾圣副研究员告诉记者,这一组主要针对鱼类种类组成和鱼类资源状况进行监测。

23日晚,水产所专家团队在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里不同地点设4个监测点位进行样本捕捞。24日凌晨,团队到湖边收网,并对网里捕获的鱼类进行测量记录。这一次收获颇丰,总共捕获了数百条鱼。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将鱼从网上取下来,进行体长体重等测量,测量工作完毕后,专家团队和思南县农业农村局一起,将鱼类放回捕捞水域。

将鱼类放回捕捞水域

在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鱼类生态与环境研究室副研究员王雪的记录本上,工工整整的记录着样本鱼类的相关数据:“胭脂鱼全长30.5厘米,体长24.1厘米,体重318克;岩原鲤全长21.2厘米,体长15.7厘米,体重108克;红鳍原鲌全长26.5厘米,体长21.6厘米,体重155克……”

采集到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

“今天监测到的鱼类就有胭脂鱼和岩原鲤这样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王雪说,她总结道,通过今年一系列监测发现,各站位采集的鱼类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乌江中下游思南、沿河等地,采集到的珍稀鱼类数量逐步增加,这意味着在禁捕后鱼类数量呈明显上升之势。

对于当天的监测成果,曾圣介绍说:“长江鲟在赤水河已被监测到,同时胭脂鱼和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发现的频率和数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些都说明了我省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得到进一步恢复。”

通过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一系列工作,目前我省已监测到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黄颡鱼和泉水鱼等鱼类共百余种。曾圣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鱼类种群结构的变化。“长江禁捕的效果最明显的体现在,我们发现的肉食性鱼类数量也是越来越多,肉食性鱼类在水体食物链最顶端,数量增多也从侧面反映了鱼类资源量的增加。同时,鱼类小型化的趋势也得到了缓解。”

思南县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改善,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重视。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起,思南县就成立了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思南县农业农村局政策法规股股长张进波告诉记者,参加小组的部门有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市场工作管理局和县环保局等多个部门。

“这几年,通过多个部门协作,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天然水域内,‘三无船舶’已经取缔;除了在保护区以外,其他天然水域一律实行‘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张进波说,通过这些举措,这些年来思南县水域里的鱼类资源逐步恢复,本次水产研究所调查发现了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黄骨鱼以及其他二级保护鱼类。“之前来监测时只遇到一两条珍稀鱼类,现在数量已经到了三五条,说明鱼类数量是在增多的,未来将会继续加大保护工作的力度,生态会越来越好!”

一审:周中英
二审:田牛强
三审:张天明

点击查看全文

本文来自【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