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高心同 潘璐
激昂的节拍里,穿着短装的劳动者们挥舞着铁锹,“三层飞岩紫气昌”的岳阳楼在滕子京主持的重建下重现于世。看着眼前精巧雄伟的楼宇,滕子京振衣狂奔,“求记,我要求记”。一幅岳阳楼的画作被寄到了范仲淹手中。求记人、写记人、书记人、刻记人依次登上舞台,用或高亢或苍劲的巴陵戏腔,讲述978年前与岳阳楼千里神交的故事……
10月17日,适逢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结盟20周年、岳阳楼落架大修重新开放40周年,这座城也迎来它一年一度的岳阳楼日,即《岳阳楼记》一文诞生的农历九月十五。现场,一曲新国风环境式巴陵戏《岳阳楼记》,将高科技手段融入非遗戏剧,邀请我们穿越近千年,走入岳阳楼。
新国风环境式巴陵戏《岳阳楼记》全新首演。记者 彭鹏 摄
人们为何为这座楼留下万千笔墨?它承载着文人怎样的情思?未来名楼如何保持长久生命力?在“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中路采访的最后一站,我们登临这座千古名楼,寻找答案。而范文正公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也随着我们移步,在记忆中缓缓荡开。
这日雨水如注,当洞庭湖上,白日山峦都隐匿,当阴风呼号,浊浪高排向天空,当暮色冥冥的错觉降临在白昼,当处在枯水期的洞庭湖袒露它的湖心,睹物兴情,确有“满目萧然”的哀愁袭上心头。双公祠内,范滕双公的铜像却无论风雨,共叙忧乐。铜像前,透过讲解员的解读,一首《岳阳楼记》背后的喜悲故事,穿越时空,娓娓道来。
双公祠内范仲淹与滕子京铜像。记者 彭鹏 摄
“一通失败的‘庆历新政’,令二人双双被贬。然而蛰居岳阳,滕子京并未意志消沉,反而‘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诗赋于其上’……一纸书画遥寄,将洞庭湖的山水,陈于范仲淹的眼前。想必还在沉郁中的范希文,在邓州挥墨,写就名垂千古的诗篇。”后来的走向我们已然知晓:一朝诗赋舒,令一楼天下闻。
园林入口,依水而建的“五朝楼观”黄铜模型建筑群告诉我们,一个“修”字,贯穿这楼阁的千载。就在滕子京辛苦翻修34年后,木质的楼阁坍塌于一场大火。从唐代到晚清,岳阳楼经历了5次修葺。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1984年大修的岳阳楼——从最初建造的公元214年算起,彼时已完成了30余次修建。
一座楼的生命,在坎坷多舛中延续。但这座楼,何以值得古今人年复一年重修?
雨中的岳阳楼依然抵挡不住游客打卡合影的热情。记者 彭鹏 摄
最近一次修复,秉持“复原古楼,整旧如旧”的原则,在科学加固中还原古貌,赋予这里古雅而庄重的气质。三层四柱,飞檐尖顶,龙凤腾挪,四根楠木金柱撑起的琉璃黄瓦盔顶,如同将士头盔,恢宏壮阔,覆于楼顶。楼的四周,廊、枋、椽、檩互相榫合,你中有我。门洞之上,匾额由郭沫若题写的“岳阳楼”三字,潇洒遒劲,笔走龙蛇。
雨势大了,刚好将我们催进楼去。登至三楼,心中的诗文之音,突然被一阵高声朗诵替代。抬眼一看,一位老人扬手顿足,向身边同游的老友高声朗读《登岳阳楼》。抑扬腔调之间,几乎每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响彻楼宇。
我们也似乎突然找到了前述问题的答案:正如滕子京铜像上,那远眺而去的希冀眼神。他的志向,似已被挚友范仲淹心领神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为人的定力与智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以百姓命运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虽经千年,依然直指人心。所以一代代重新立起的,哪只是三层楼,是一座精神的塔。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我们转身,透过轩窗极目远望。纵然淫雨霏霏,依旧难掩风月。千年以前,同一片湖光山色,落在迁客骚人眼中,生发出了几番迥异的览物之情?
除了范公的襟怀拨云见日,照亮山河天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孟浩然得舟横渡、致仕有方之前,酝酿的磅礴佳句。杜工部凭栏远眺,却吟下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在荡动的湖影间,他看到了战火连天的故土,还有漂泊无依的自己。而旷达如李白,眼前平平无奇的一汪湖,也有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别有洞天。
湖是川江上的湖,楼是山河间的楼,人是苍穹下的人。阅山水,寻自己,见众生,观天地。第二个疑问接踵而至:为何他们纷纷为这栋楼作赋?哪怕只是仓促经停,也要为它留下笔墨?
《岳阳楼记》雕屏真迹是清朝第一大书法家张照手书。记者 彭鹏 摄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能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普遍心理和习惯。”“岳阳楼日”这天,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举办第二十届名楼研讨活动。作家郑欣淼解答了我们的疑问。他表示,诗据楼生,楼据诗名,名楼,是以诗词为核心的文化体,诗词沉淀了名楼的从前,名楼也让诗词有了依托和载体。
在今天,天下名楼如何“活”过来?
“从前外出游玩,没有文物说明,我发现自己看了个寂寞。在数智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手段,让文物开口说话。”研讨中,湖南大学教授、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创新研究院院长陈浩介绍了他的“复活”方案。他和团队通过介入数据、算力、算法,AI活化数智先贤,搭建AI文物场景和沉浸式空间,实现跨时空、多维度的文物活化。
陈浩认为,名楼相当于古代的网红打卡点。他介绍,日后还将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AI计算技术,给文物搭房子,建场景,比如,将名楼放归烟波浩渺、虚实相生的场景中去,圆游客一个夕阳西下的名楼想象。此外,还将通过VR大空间互动体验,助力中国名楼漂洋出海,让外国友人也能触摸名楼、参与名楼,以一楼之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岳阳楼日纪念活动上千人吟诵《岳阳楼记》的壮观场面。记者 彭鹏 摄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夜,在各界代表、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市民们千人共诵《岳阳楼记》的朗朗诵读声中,经历了多次修葺的岳阳楼,仿佛也随那被反复誊抄的千古诗篇历久弥新,焕发新彩。
“我们在这里祝贺岳阳楼落架大修重新开放40周年!愿下一个20年更上层楼!”电子屏幕上,四海名楼声如洪钟的祝愿,再次提醒来客岳阳楼978岁的诞辰。诞生、复苏、传承,天下也将永世共思共诵这忧乐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