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公布!平顶山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全国表彰!

旅游资讯 11 0

10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发布关于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河南省3家单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滑县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汝州市金庚医院宋兆普等6人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五年评选、表彰一次,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政府最高奖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见证、中华文化的瑰宝。近年来,平顶山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扎实有效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在活态转化中得到高水平保护传承。

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制定了全省第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法规——《平顶山市汝瓷文化保护条例》,近5年来,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均为全省第一, 新增省级非遗项目23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8名,均为全省第二,新增省级传习所和展示馆8家、全省第一,纳入四级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由300多项增长至700多项,代表性传承人由500多人增至1000多人,其中11人入选“河南非遗新青年”,不断壮大保护传承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平顶山市作为古地新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在非遗保护方面并不具备先天优势,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人手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明确了“市级抓重点、县区抓特色、乡镇做普查、传承群体作支撑”的工作思路,深入摸排,多措并举抢救保护非遗项目,有力促进了非遗保护工作条理化、系统化、精准化。

市级层面,制定中长期非遗保护规划,明确方法路径,对陶瓷、曲艺等有地方特色的重点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大力扶持,实施整体性保护,加快重点突破,放大差异化优势;对濒临失传的手工装裱、古法榨油等项目,通过录音、录像等综合性、科技化手段,进行全面挖掘、记录和立体化保存,已收集保存有关实物、资料9389份,出版书籍126册,记录文字1690多万字,整理存储电子材料56T,照片5万多张,视频4300多小时。

县级层面,指导县(市、区)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有的放矢地开展保护传承,像宝丰县的魔术和曲艺、鲁山县的丝绸和麦秆画、汝州的曲剧、郏县的钧瓷、石龙区的琉璃不对儿等都得以很好地挖掘保护。乡镇层面,充分发挥文化站扎根基层的作用,开展非遗资源普查,通过抢救性保护等措施,加快非遗保护传承可视化、数智化,整理非遗资源线索9000多条,进一步摸清家底,避免“绝活”成“绝响”。传承群体层面,充分发挥代表性传承人在项目保护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通过优中选优进行代表性传承人评选认定,不断扩大传承群体,充分调动传承群体开展生产性保护的积极性,践行好非遗保护的“群众路线”。

扎实开展整体性保护。作为中国汝瓷文化之乡、中国唐钧基地,平顶山市以汝州、宝丰、鲁山、郏县、石龙区5个陶瓷产区和汝州张公巷、郏县黄道等古窑口遗址集中分布区为核心区域,深入挖掘陶瓷文化资源,培育传承群体,积极申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平顶山汝窑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平顶山陶瓷文化数据库,支持陶瓷类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加强陶瓷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瓷土资源和釉料资源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陶瓷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起人与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保护系统。

大力开展生产性保护。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拓展保护载体,加强传承弘扬,促进社会共享,全方位推进非遗保护事业“二次创业”。目前,在全市700多项非遗项目中,适合开展生产性保护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遗项目占60%以上,通过开展非遗生产性保护,形成了酿酒、铸铁锅、陶瓷等一批产值超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非遗产业集群,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非遗特色村30多个,像宝丰县清凉寺村的汝瓷、大黄村的魔术、翟集村的米醋,以及石龙区北郎店村的琉璃不对儿等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顶流。全市设立非遗工坊38家,带动就业1200余人,从业人员人均年增收约2.8万元,非遗资源转化成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比如,郏县姚庄乡三郎庙村充分发掘茶食文化、金镶玉文化等传统资源优势,积极参加“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创意大赛,建成了金镶玉展示馆,将古朴的村落与非遗完美融合,进一步激活了乡村发展动能。

融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清凉寺汝窑文化展示园非遗展示馆被列入国家黄河文化公园建设项目;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综合馆项目被列为国家长城文化公园项目和“十四五”期间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重点项目。

融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着力发展“非遗+”模式,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利用知名文化IP,开发“唱曲艺、制汝瓷、学魔术”等特色研学课程,依托冯异米醋传统酿造技艺传承所,举办米醋酿造技艺培训班,打造马街书会民俗园、任氏唐钧文化研学基地、中国黄道窑陶瓷博物馆、弘宝汝瓷文化园等非遗研学基地18家、非遗研学路线5条,开发陶瓷、美食等特色文旅文创产品3000多款,年产值达到6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