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赵嘉伟 龙军
“能跟这么多国家的龙舟队同场竞技,对我们而言是一种荣誉。”湖南汨罗的屈子祠镇龙舟队集训了近一个月,正是为了这场比赛。10月26日至27日,2024第四届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杯在湖南汨罗举行,这是由国际龙舟联合会主办的,龙舟项目中规格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最高的竞技类比赛。
“在我看来,汨罗爱龙舟,龙舟也爱汨罗。”国际龙舟联合会主席克劳迪奥·舍米说。
汨罗是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近年来,湖南汨罗持续擦亮“端午、龙舟、诗歌”三张名片,让绵延千年的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
龙舟故里 舟发全球
比赛前夕,2024第四届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杯奖牌正式亮相。奖牌正面统一为国际龙舟联合会世界杯赛事标志,反面专门雕刻出汨罗代表性古建筑屈子祠的图案,下方另刻有“中国·汨罗”文字。这是在历届龙舟世界杯奖牌中,首次融合了当地文化元素的奖牌。
“汨罗是‘端午源头、龙舟故里’,今年又是龙年,这块龙舟世界杯的奖牌就寓意了‘龙归故里’。”汨罗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孙典说。
“龙舟文化代表着智慧、力量和团结,它的精神内核值得发扬和传承。”65岁的湖南汨罗龙舟制造技艺非遗传承人许桂生出生于“龙舟世家”,这项技艺到他手中,已经传承了五代。
“制作一条传统龙舟,要由6名经验丰富的师傅做上6至8天。”许桂生介绍,造龙舟有10余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需要严格把关。
“尤其是端午前夕,师傅们要加班加点赶制传统龙舟,发往全国各地参加当地的龙舟竞赛。”许桂生说。2023年,他运营的龙舟制造公司产值已经超过800万元。
湖南省龙舟协会副主席陈建介绍,汨罗市已经有龙舟制造厂22家,每年制造龙舟近万条,国内六成龙舟产自这里。不仅如此,汨罗龙舟还远销海外,总产值约2.5亿元。
文旅融合 故事常新
当大地被夜色笼罩,汨罗市新市镇垒搭起来的“宝塔”烧得更旺了,火苗在炭火中跳动,向天空喷射出滚滚热浪。人们围着“宝塔”欢呼,脸上挂满了笑容。
这场当地群众每年中秋举行的“民俗盛会”——“耍宝塔”,发轫于元末明初,目前已经入选湖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汨罗文旅发展的重要项目。
“隆咚隆咚,隆咚锵……”在汨罗市长乐镇麻石古街上,一条长长的队伍随着响彻云霄的锣鼓声迎面走来。人们推着一个个可移动的小型戏台,让孩子们穿上戏服在戏台上摆出各种造型,这便是长乐镇传承千年的传统节庆民俗活动“长乐抬阁故事会”。游客漫步在这条老街上,品一碗长乐甜酒,赏一出抬阁故事,乐在其中。
胡徵祥是长乐中学高跷队队长,5岁便登上“抬阁”故事车,10岁练习踩高跷,是演员中的“老戏骨”了。“我的梦想就是成为长乐非遗传承人,传承并发扬长乐高跷故事。”胡徵祥说。
目前,长乐镇结合“抬阁故事会”国家级非遗项目,将其中涉及的非遗技艺“搬”进校园。
一阵紧密的锣鼓声中,身着大花彩戏服的演员走上前台,水袖一展,嗓子一亮,一曲花鼓戏唱响……在汨罗市周末举办的“梨园剧场”里,台上戏唱得响,台下鼓敲得欢。
这是继“汨罗江之夜·周三有约”“书香汨罗·全民阅读”,以及蓝墨水文化大讲堂、汨罗江韵原创文艺作品大赛后汨罗打造的又一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近年来,汨罗充分挖掘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文化产品配套建设,丰富景区文旅体生态,创新吸引游客的多种旅游产品。汨罗还起草引导文创企业和民宿产业发展的相关实施意见,鼓励文创企业通过推出带有本土文化元素的文创精品,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注入新动力。
探寻根脉 传承创新
战国末期,被流放的屈原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结庐而居。作为屈原晚年行吟求索之地,这里孕育了他的《离骚》《九歌》等不朽篇章,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长河。
“这是我第六次来到汨罗,每一次来都是因为一个人、一条江。”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诗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天津诗人》读本编辑部总编辑罗广才说,“人就是屈原先生,江就是汨罗江。这是一位具有风骨的伟大诗人,这是一条壮烈的美好大江……”
今年暑假,“共聚蓝墨水上游”文学交流活动在汨罗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诗人、学者行吟汨罗江畔,开启一场文化之旅,推介汨罗江流域文学创作。
“更高层次的诗人和诗歌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作品表达的思想已经渗透并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在诗人刘剑看来,真正的诗歌是从心灵的溪流中流出来的清泉,荡漾着、澎湃着,进而激起诗意和哲思的洪波。
屈原的行吟、龙舟的号子、诗歌的和唱,一起化作汨罗江上声声浪涛。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01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