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从千园之城迈向全域公园城市 2026-2035年,预计深圳平均每年新增公园15个

旅游资讯 11 0

在深圳,有一种快乐是逛公园!截至2023年底,深圳已建成公园1290个。众多数量之下,是火爆的人气。今年国庆假期,全市公园总客流量达808万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21.2%。未来,千园之城还能有什么惊喜?

深圳湾公园流花山粉纸扇花海绽放吸引众多市民。

近期,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提及,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建成全民共享共惠、充满活力的国际一流公园城市。2035年,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实现居民5分钟可达绿色开敞空间。近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解读新规划,看深圳如何从千园之城迈向全域公园城市。

1

主题特色频频创新

今年底深圳公园将达1320个

“隐藏在山谷里的秘境,现实版绿野仙踪。”“地铁直达的玩水公园,我可以带娃去一万次!”市民网友满满好评给的是坪山区头陂公园。该公园位于田头山脚下,于今年开放,是一处流水潺潺、景色宜人的生态公园。

坪山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头陂公园由一处报废的小型水库——头陂水库改造而成。通过慢行系统连接田头河碧道及田头山自然保护区,实现由城至河再进入山林湖库的空间转换,为市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的途径。

另一处新公园龙岗区龙城公园活力谷以运动为主题。周末,走进公园,鲸鱼主题游乐器械、趣味沙坑、滑梯等活动设施上,“长”满了孩子。足球、篮球、网球、滑板等种类丰富的运动场地也备受欢迎。“很有活力,给了市民更多在家门口户外游玩的选择。”市民罗女士说道。

今年,深圳计划新建、改造公园30个。到2024年底,全市公园总数将达到1320个。据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统计,截至10月份,今年深圳已新增开放了16个公园。还包括光明科学公园(北翼)、光明创新公园、Citywalk口袋公园、小梅沙海滨公园、叠翠湖郊野公园等。

溯溪玩水、绿野露营、运动健身、儿童游乐、音乐历史……在数量年年增长时,深圳公园仍保持创新活力,从特色主题、游憩服务等不同方面,打造千园千面,带来更多新鲜感。

2

走出深圳特色之路

复合利用空间挖掘公园建设潜力

伴随着城市40多年高速发展,深圳公园从特区建立前的全市仅有2个发展壮大至1290个。在建成区越来越密集的情况下,深圳如何实现增长至1500个公园的目标?

市公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不断挖掘与激活潜力空间建设公园,其中一大亮点举措是复合利用城市空间,改造一些闲置地、低效地、边角地,创造市民喜爱的乐园。

人才公园二期即将开园的信息早早传开了,不少市民提前“围观”。人才公园二期项目用地面积约12.63万平方米,主要为轨道交通13号线内湖停车场上盖,城管部门通过环境修复,将其打造成高品质公园,建造了18个场景,“我是深圳人”景观雕塑、海纳百川广场、嬉乐湾等,令人充满期待。

地下是地铁,地上是公园,如此复合利用空间的还有笔架山体育公园、福田上步绿廊公园带等。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公园的成功案例越来越多。南山区紫涧园前身是“三不管”的脏乱地带、宝安区耗乡湖公园将被遗忘的洪水调蓄池打造成滨水公园……

预计到2025年,深圳公园总数将达到1350个。接下来的十年,平均每年新增公园15个,建成各类公园1500个以上,人均公园面积达到28平方米。其中,自然郊野公园70个,城市公园279个,社区公园1213个。

3

引领未来发展趋势

城园融合让城市变成一个大公园

近年来,深圳在星罗棋布的公园之外,还创新构建“公园-类公园”组成的新型公园体系,以及有机融合、协同共享的公园群,拆除公园围墙、围栏,提升公园服务均衡性和可达性,打造全域城园交融的美好画卷,让整座城市变成一个大公园。

据悉,深圳规划将宽度8米以上的绿道、碧道等纳入线状类公园,复合利用市政、文体、学校、商业、办公等空间,作为点状类公园,进行公园化建设,并引导“类公园”分时段共享,作为公园覆盖的补充,促进城园融合,提高市民的获得感。

“从公园到绿道再到郊野径,路上还连通了商圈,深圳公园的玩法太酷了。”自今年年初,位于深圳中部的“五园连通”项目落地以来,便成为市民开展户外活动的热门地。该项目通过空中廊桥等慢行系统串联,推动梅林山、银湖山、笔架山、莲花山、中心公园实现生态、无障碍的互联互通、连片成网,也让公园与城市街区、周边社区无缝衔接,极大优化了公园的通行体验。

今年,深圳持续推进罗湖“八园连通”、宝安“八园连通”,让多个地域范围临近且达到一定密度的公园组成群落,内联外通,与城市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