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文明探源行丨惠州——山水古城 岭南典范

旅游资讯 13 0

系列报道4 古城文明·千年文脉

山水古城 岭南典范

城市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文明积累过程,内在元素是市民道德素质,其外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在古代,最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无疑是城池。

据说在夏朝人们就开始修筑城池,“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可见城池的建设,一开始就带有极强的实用性——守君卫民,防止外敌入侵。随着历史发展,时代沉浮,城池变得更加实用,同时更加美观、更加壮丽、更加便利,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是为“城,以盛民也”。

因此,对一个古城来说,其最重要的城市文明,便是自己的出生证明——城池。

地处珠江东岸的惠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抚今追昔,很难想象,在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城市中,东江大地的人们曾经修筑过多少个或大或小的城池。

自古以来,人类喜欢择水而居,且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江河,故大川之旁,常见大城。人们选择城址时,以傍水而建为佳,有山有水更是上乘之地。惠州古城二者兼而有之。从秦朝平定岭南、惠州纳入全国版图开始,至南朝梁化郡设立,700余年间的城池建设,因史料阙如,至今失考。

“梁化”是惠州的“乳名”。南朝设立的梁化郡,成为惠州城市建设史的分水岭,也标志着惠州正式成为一座城。惠州遂有“梁化旧邦”之称谓。

隋代改梁化郡为循州,设立循州总管府于惠州梌山,统领循州、潮州两州。人们盛赞,“循州当五岭之东,境接海潮,连汀赣,汉之名郡,越之沃野也。”(明·李焘《重建惠州泗洲塔记》)

这是惠州历史上的“开城事件”,一座伟大城池,有了诞生之地,后人称之为惠州府城,或雅称“郡城”。此后,不管循州改祯州、惠州等名,不管朝代如何更迭,在14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里都是惠州府衙即地方行政机关所在地。

晚清时期由欧洲传教士制作的彩色惠州明信片。

惠州带山襟海,形势雄壮,“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海之襟要,壮广南之辅扆,大海横前,群山拥后。”(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这是古人对惠州山水形胜的总结。惠州大地,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山、城、水”一体的城市格局一览无遗。

即便微观至惠州府城,这座在宋代具有完整城垣、明代扩城成为“天险”的岭南古城,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城市格局。山水、湖塘之间,惠州府城城垣高大坚固,有着“半城山色半城湖”之景色,且三面滨江、一面临湖以为险,巍然称名郡。

鹅湖穿越了惠州府城,城通西湖湖通江,城内风光像极了江南水乡。“九街十八巷”骨骼脉络热闹繁华,充满烟火气息。

在这样一座伟大城池里,随遇而安的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历代惠州人在城池的庇护下,内心淡定,日子从容,可谓“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

回眸历史可以发现,明清两代是中国各地修筑城池的高峰期,惠州亦然。

明代,“岭东首邑”归善县(民国时期改称惠阳县)结束了多年没有城池的历史,在距离惠州府城东面约一千米的白鹤峰下设立县城,修筑城垣,临江而立,号称“天堑”,与“天险”府城相得益彰。一条东西走向的水东街衔接东新浮桥,将惠州府城和归善县城这两座城池连接起来,形成“一街挑两城”格局。

随着明代加强地方管理,广东新增不少州县,惠州府和平县、永安(后改称紫金)县(今两县属河源市),广州府龙门县(今属惠州市)等都修筑了城池,它们普遍重视城防,城墙坚固而高大。

大亚湾、红海湾之间的稔平半岛上,“钟城”平海古城镇立一方,它是明代惠州府众多城池中最为特殊也最有特色的一座。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朝廷以岛夷之患日多,在广东沿海增设卫所多处,平海守御千户所即于此时建立,隶属惠州卫,“开五屯而养兵,创一城以抚民”。此城处于惠州卫与碣石卫之间,与两卫成东西呼应之势,成为粤东海防重地。

大亚湾之畔,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商业性城池的出现。“千年墟市”淡水老城因渔盐而兴。清代中期,当设于淡水墟的小淡水厂成为清代广东六大行销盐区之一时,当地官商民众,合力修筑了城墙,城内商业街道纵横,百业兴旺。

总之,惠州古城——惠州府城、归善县城,山水相依,城市与自然相融,表征岭南山水城市。此外,从罗浮山、南昆山到大亚湾、红海湾,崇山奥壑、蛋岛鲸宫之间,还有为数不少的古城点缀其间,共同铸就惠州千年城脉。

这些各类城池的修筑者,官民皆有,各界捐输出力,众心成城筑成了城池的巅峰水平,如明代惠州府城扩城、归善县城修筑,最终成为“民心城”。

民国时期,惠州开始“拆城墙、开马路”的大规模改造,走上现代城市建设的“快车道”,大部分古城池改变了最初的模样。即便历经千百年风霜,它们也会在大地上留下深刻的印痕,岁月并没有遮盖历史沉淀闪耀着的光芒。惠州府城、归善县城等古城,都保存着一段见证历史的城墙,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城格局,桥西金带街、北门直街,桥东水东街、铁炉湖,淡水老街以及平海十字街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精华。

我们感受惠州古城文明的气息温润如昨,同时也嗅到了生态文明的清新空气。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山水城市”,这是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于惠州而言,它从一出生,就在通往“山水城市”的路上不懈努力,最终成为岭南山水城市的“优等生”。

今天,我们触摸和了解惠州城脉,其实就是了解东江文明的两千多年发展史。守护这些城池,就是守护东江文明最厚重的遗产。因为,“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

下期探源预告

海洋文明 向海而兴

总 策 划 王昆发

总 统 筹 卓炬明 于 泽

李朝荣 刘智慧

策划统筹 严艺超

采访统筹 张旭华 曾兴华

编辑统筹 杨振辉 林正淳

视频统筹 盘 科

采写统筹 侯县军

文字采写 侯县军 香金群

黄尉宏

图片摄影 杨建业 罗剑业

黄鑫威 周 楠

本文来自【惠州日报-惠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古城 岭南 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