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建设幸福新常州

旅游资讯 11 0

在江苏省八座长江沿线城市中,常州通江达湖,河流环绕,湖泊遍布,与水有着不解之缘。2021年底,中央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来,常州段建设呈现绿色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转型发展,不仅使长江常州段新换绿装,还新增活力,自然美景与人文魅力相映生辉,大大提升了常州的城市品质。

然而,作为一项系统性文化工程,我国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都处在探索之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具体体现在历史探源力度不够、保护利用方式单一,地域文化记忆呈现碎片化状态,文化内涵尚未被很好彰显,长江文化品牌意识缺乏等。

当前,常州持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行动,依据不同的消费场景持续改编和再创喜闻乐见的展示方式,进一步拓展其滨江岸线的文化旅游空间与休闲功能,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共建共创长江常州段滨江文化长廊,推动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借助消费者的参与和大众传媒进行形象建构,为人们理解区域历史、当代生活与未来发展之间的价值关联,为民众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提供重要的逻辑联系、解释框架和情境化的认知通道。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既要寻根溯源,全景呈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的文化变迁;也要创造转化,深刻揭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的文化内涵。一方面,以共生思维创新立体化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另一方面,对长江沿线不同城市历史变迁过程系统研究,通过整合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长江文化资源,营造出承载中华民族文化标识,并兼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

从宏观上来看,要全面建构国家文化公园保护传承体系,构建“文化共同体”。长江、黄河、大运河、长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以各自文化主题为精神文脉,承载着中华文明,将沿线具有共同理想和相同文化基因的社会个体串珠成链、链接成网,构成的文化共同体。长江文化是大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沿线城市的传统文化、时代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地域文化的荟萃与融合,更是长江文化符号的集成,是创造性提出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中国方案。常州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从大历史、大空间、大系统的视角来链接历史之常州、今日之常州和未来之常州,探寻其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事事当争一流的城市精神。

从中观上来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要创新“江、河、湖、海”水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尊重长江、大运河在江苏交融汇通的地方特色,整合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媒介路径、明确建设主体、主推示范项目、协同组织保障,加强文旅与工业遗产、教育、健康、休闲等领域相结合,塑造“水韵江苏”和“水运江苏”两大品牌。要整合研究力量,凝练长江文化特色标识,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在推出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常州“春江花月夜”长江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基础上,继续探索新形式新机制。长江和大运河共同孕育的中华文明为常州文化增添了开放性与包容性,共同成就了常州的根脉、文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等。

从微观上来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各城市百花齐放,才能让长江文化更加璀璨夺目。常州段建设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挖掘其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让新时代的长江文化更好走进百姓生活。

一是共建长江文化研究常州智库平台,深入整理地方文献资料,通过系统性梳理,重点厘清长江文化史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建设提供重要文献依据,把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

二是加快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展示片区建设总体规划》,深度挖掘具有长江文化标识的地域特色资源,讲好历史中的常州故事和新时代的常州故事,创新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活态传承,做优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要注重展现生物多样性的长江岸线和常州关于长江主题的文化经典,推出一批彰显长江文化精神、体现中华文明多样性的文化精品、文旅产品和服务。

三是聚焦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成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长廊、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展示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大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品牌的宣传力度和品牌推介,实现长江文化中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等要素的融合与创新,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惠及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