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神猴’很有特色,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喜气洋洋。”今年春节,游客李女士到师宗县雄壁镇堵杂村目睹了省级非遗项目“绑神猴”传统民俗活动,一个劲地夸赞。
近年来,师宗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积极拓展宣传维度、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创新发展,在互鉴中增进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师宗本土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师宗县积极整合资源,搭建“非遗”展示平台,通过“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零距离体验“非遗”保护成果。2021年以来,通过与电商创意园开设乡村特色馆、民族特色馆、半山素舍、师宗味道馆等4个“非遗”特色馆,让师宗特色“非遗”产品与全国市场紧密对接,带动本地市场消费力的提升,创建“非遗”产品品牌价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和农民增收致富路径。
2022年、2023年,组织本土“非遗企业”积极参与省、市“非遗伴手礼”“非遗购物节”等活动。2023年,编撰《师宗非遗》一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
师宗县着力打造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将各类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改编创作为精品文艺节目,积极参加省、市级比赛。其中彝族舞蹈《磨秋情》荣获云南省彩云奖舞蹈类第一名;彝族民俗活动《绑神猴》、师宗少数民族服饰《民族一家亲》分别在市级比赛中斩获金奖。
2024年4月,第二十一届云南·师宗‘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作为市级“非遗”项目,在大型文艺演出中,根据“非遗”元素编排的舞蹈《度戒》《跳芦笙》《壮乡谣》《绣坊情缘》等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把“三月三”民俗“非遗”活动推向高潮。
依托本土“非遗”企业,在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师宗所生产制作的宗竹酒、薏美人系列产品、五龙壮锦、寨上青瓦和砖雕盒子、五龙木器、大厂茶、师宗木雕等一大批优秀“非遗”产品远销省内外,创造了不菲的经济价值。同时,以“非遗+扶贫”模式,先后为38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搭建了平台。以余桂香、黄家英、赵美慧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刺绣“非遗”传承人,通过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产品年销售额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走出了一条靠“非遗”技艺致富的新路子。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张雯 通讯员:袁燕坤 赵敏宗
责编:张晓橙
审核:谢祥睿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