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红色故事 | 三人铁匠铺

旅游资讯 13 0

11月3日,融合红色文化、体育文化和生态文化的创新赛事,贵州红·山水越野挑战赛(第三站)铜仁·石阡将举办。让我们跟着赛事,走进红色沃土石阡县,从一个个红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

1936年1月,红军进入石阡那天,正好是赶场天。一些不明情况的人听说红军进了城,一个个慌慌张张地都跑了。正在街上卖绿豆粉的陈三娘,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要跑,还在继续做她的小生意。这时,一位红军去她家吃粉,因拿的是一块光洋,陈三娘没有零钱补,就叫那位红军先吃粉,等一下再付钱,但是那位红军不肯吃,说是部队上有纪律。红军一直等到陈三娘有零钱补时,先付了钱才吃粉。在场的人都称赞“红军很讲理”,见到红军很讲理,与国民党兵痞和狗腿子民团完全不一样,原先逃走的很多人回到了家中,街上的店铺也都打开了门。

红军在石阡休整期间,在北门城外邱宅,建立了临时修械厂。一天,修械厂一位姓尹的红军,来到平桥铁匠铺杨通明家中,同他商量能不能在他家铺子中设立打造枪支零件的施工场。杨通明的父亲早就听说了陈三娘卖粉给红军的事,便满口答应下来。

从那天起,杨通明父子和红军老尹三人,就在杨家开炉造枪。杨通明后来回忆说:“尹师傅,三十来岁,说话是江西口音。我那时给尹师傅抡大锤,干起来真带劲,我们之间感情融洽,亲如一家人。那时,老尹同志称我爹叫老师傅!叫我少师傅!我们全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尹师傅!”

红军在杨家打好枪支零件后,就送往北门邱树文家去加工(铸、锉、磨),再装配成枪。有时,红军把从土匪武装那里缴获的废枪运来铁匠铺维修,废枪壳就用来烧火打铁。

一连十多天,红军老尹起早摸黑,积极工作,每天回部队吃饭、睡觉。每当老尹吃饭来上工时,总要给杨师傅家抬一大盆肉食饭菜来。后来,部队要离开石阡,三位老少师傅含泪告别,难舍难分。

为酬答杨师傅给部队锻造武器的热情,红军送给杨通明家大米200多斤,国华绨衣料一段,菜油10多斤,连同一只油篓一并送给了杨师傅。此外,将剩下的两百多斤废枪壳也作为偿还打铁用的炭火,给了杨师傅家。

杨通明一家为了永久纪念红军的深情,将红军赠送的衣料、油篓小心地珍藏了近四十年,在1975年将上述文物慷慨地赠送给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石阡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服务中心)

标签: 贵州 铁匠铺 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