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劝体”的风,最近又吹到了商界。
近日,小米新推出的分区洗衣机登上热搜。而事情的缘由是,此前有网友在雷军的社交动态下喊话,能不能推出一款有一大一小两个分区的洗衣机,还有网友画出了示意图。随着这款洗衣机的迅速上市,不少网友为雷军的“听劝”点赞。
从网友间的“听劝”互动,到“听劝式文旅”的走红,再到企业家“听劝”获赞,“听劝体”正成为一股善意的暖流,在网络空间持续涌动。那么,从“听劝体”的流行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雷军“听劝”获网友点赞。/重庆瞭望截图
01
“听人劝,吃饱饭”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蕴含着中国人朴素的生活经验。“听劝体”的流行,也是对这一理念的传承和创新。
“应届生,听劝,这几份offer应该怎么选?”“听劝,第一次出国要注意什么?”……在社交媒体上,一些网友以“听劝”开头发帖求助,往往能收到大量真诚的回复。在某平台上,“听劝”话题的播放量突破30亿次。
年轻人之间流行的“听劝体”,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交换,是利用社交平台提升自我的主动尝试。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主动打破身边的“信息茧房”,将有利于真正有价值、有温度的信息充分涌流。
“听劝体”中更为可贵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真诚的交流。这种友好的网络互动不仅满足了部分网友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也加强了年轻人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重构了线上空间的社会信任。
企业积极“听劝”,更是借助网络潮流提升企业美誉度的一次主动“出海”,捕获的是消费者的信赖。有呼声的地方就有市场,这些来自一线网友的“劝告”,往往是重金难求的商业线索,可能对企业的服务提升、产品改进等方面的决策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正是基于对某个企业或品牌的信任和支持,消费者才会好言相劝。这份真诚的建议和期待值得被珍视,懂得“听劝”的企业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多“吃饱饭”的机会。
政府“听劝”,更是问政于民在网络时代的新型演绎,也是社会治理的创新尝试。自从上个冬天,哈尔滨“听劝式文旅”出圈之后,“讨好型市格”成为各地文旅服务竞逐的新赛道。是否“听劝”,已经成为网友评价地方文旅部门服务水平的标准之一。
以前群众反馈意见,可能是一封来信、一通电话,进入数字时代,网络已成为中国公民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从“我办你看”到“你呼我为”,尊重网友呼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这不仅是文旅部门的“流量密码”,更应该成为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某音平台#听劝 相关话题。/重庆瞭望截图
02
“听劝体”作为一种网友自发形成的网络现象,尚处在成长和发展阶段,在集聚大众关注和期待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担忧。
比如,有网友反映,一些“听劝”帖子成了不良商家变相营销带货的幌子;也有人担心,“听劝”不过是一种新的“玩梗”,可能误导青少年从中接受错误的信息,危害身心健康成长。
网络热潮有起有落,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如何从“听劝体”的流行中收获启示,让这股网络清流、暖流进一步涌动?
只有沉淀杂音,才能让善意的“好声音”保持纯粹、传得更远。对于“听劝体”这种充满善意和温度的网络现象,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相关部门应该持续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为网络正能量的生长厚植土壤,并借此提高全民网络素养,进一步助推网络信任关系的积极发展。
与此同时,平台和监管部门也要监管到位,通过加强对信息的甄别和筛选,及时遏制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借“听劝体”的外壳传播,避免这股清流遭受污染,滑入“流量狂欢”的误区。
近来,“听劝式文旅”逐渐走红。图为游客在延吉“网红弹幕墙”前拍照打卡。记者 邵美琦 摄/新华社
政府在张大耳朵“听劝”的同时,也要睁大眼睛进行识别,真正将“听劝”转化为一种社会公共治理智慧。“听劝”背后,体现了一种开放包容的政治文化。但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如果不能科学高效地“听劝”,反而可能加重负担,干扰社会治理的正常秩序。
在积极拓展社情民意反馈渠道的基础之上,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在碎片化的建议中总结其普遍性与代表性,并从民生建议的紧迫度、受益的宽度及广度等方面综合研判事态的轻重缓急,切忌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
始于“听劝”但不止于“听劝”,有关部门既要听得进,又要干得好。面对群众的劝勉,相关部门要积极响应,并实事求是进行改造提升,将这种公开透明的政府民意响应形式转化为常态化机制。
只有尽早“听劝”,及时回应,群众的“好言相劝”才不会变成举报投诉;只有闻讯而动,切实作为,才能将群众呼声化为工作动能;只有做出实效,拿出成果,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和期待。
“听劝”只是一个开始。一个真诚交流、友好互助的网络空间,一座倾听民意、善于沟通的城市,才是人们可以充分信任、自由栖居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