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曾经家家住别墅开豪车,为何后来负债累累?

旅游资讯 12 0

华西村被称为“天下第一村,中国小迪拜”,在国人普遍住着小平房的日子,华西村人人住别墅,每个别墅配备露天泳池。不仅村民的生活水平上来了,村内的设施更是一应俱全,机场、酒店、隧道无处不在。

宝马、奥迪只是村民的普通代步工具,华西村的首富更是出行必备加长版悍马,吃的牛肉都要专门用直升机从日本空运回来。

而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叫做“龙希国际大酒店”,这个建筑工程耗费13亿,高约328米,比埃菲尔铁塔仅仅矮了两米左右,站在顶层向下望去,能够将华西村的美景尽收眼底。在华西村的全盛时期,几乎每个国人都做过在华西村居住的梦。

如今风水轮流转,华西村不但不复当年盛景,反而人口流失严重,集体股份被个人挤兑,共计欠债四百亿。

但是如今哪怕倒贴让人们去华西村居住,不少人也是唯恐避之不及。曾经繁华的华西村为何会没落至此?华西村曾经辉煌,如今没落的最终原因又是什么?

要想知道这些,还得从华西村的发家史开始说起。而提到华西村的发家史,那就不可避免谈到一个叫做“吴仁宝”的奋斗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华西村和大多数村庄一样,村内的农民主要发展小农经济,完全就是靠天吃饭。村里大量劳动力流失,都去城里打工或者是学手艺了。在1961年的时候,华西村人口流失极为严重,全村的人口加起来连七百人都不到。

不仅如此,全村的耕地面积只有800亩。而且地表坑坑洼洼,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那时候全村的年收入只有五十三块钱,抛开婚嫁随礼、日常开销、生病的医药费等等,村民们一年到头来连一块钱都攒不下来。

直到吴仁宝“横空出世”,华西村这才扭转了“落后”的局面。

吴仁宝是华西村的党委书记,在他来到华西村之后,他便调查走访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发现当地土地资源非常落后,哪怕和土地资源同样落后的邻村比较起来,也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再加上华西村既不环山也不环水,走旅游发展的道路也不行。

当时吴仁宝急坏了,他冥思苦想了整整一个月,终于将一副烂牌给打出了“王炸”。

原来吴仁宝在夜间思考的时候突然来了灵感,当时我国正在倡导走发展工业,走工业发展的道路。于是吴仁宝便想到,既然现在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落后,不如利用大家的干劲儿,发展工业领域!

既然想明白了发展方向,下一步就是集资办厂的问题。但是下一个现实的问题很快就摆在吴仁宝面前,村民们一年到头一块钱都攒不下来,饭都吃不饱,哪里搞来集资办厂的钱?

不得已之下,只得先以维持村民温饱为第一目标。当时吴仁宝立刻号召其他的党员兴修水利工程、平整土地,与此同时大量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大家也是穷怕了,这么多年来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可靠的改造方案,他们连忙响应号召!仅仅用三年的时间,华西村的村民就已经达到了“家里有粮,心里不慌”的生活水平!

见到成果之后,华西村村民当即拍拍大腿表示:“您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尽管安排就行!”于是集资建厂很快就“水到渠成”。

时间来到了1969年,这年吴仁宝集资带领村民开设小五金厂,主要生产一些日常用的螺丝、钳子、铁锹一类的农业工具。

最开始吴仁宝主要走“自产自销”的商业发展道路,说白了就是他们生产出来的农业工具主要供自己人使用!但是这样下来,维持日常温饱倒是足够,明显是发不了财的。

于是吴仁宝又动员全村人将这些五金用品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使用,靠着质量打出口碑,逐步销往全国各地。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吴仁宝带领大家成功收获第一桶金,五金厂零零碎碎的利润叠加在一起,竟然整整赚了五万块钱!要知道在1961年的时候,村民的年均收入才只有53块钱左右!

产业发展高歌猛进,成立“上市集团”

在尝到甜头的华西村民看来,华西村至此已经实现了致富的小目标。然而接下来吴仁宝的一系列操作,更是让华西村的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在1982年的时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开始推广。然而华西村的所有地加起来只有八百亩,分给每家每户的话,完全不够分。

于是吴仁宝为华西村“量身定做”了一套新的发展方式,他大胆将全村的地都承包给了一些中老年人,剩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则主要跟随他一同发展乡镇企业。

在吴仁宝和村民的努力下,原来“小五金厂”规模不断扩大。后来吴仁宝开始带领村民涉足钢铁厂、铝业加工厂、纺织厂等领域。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全国各地的同时,华西村的发展也迅速进入了快车道。

当时吴仁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以全村的名义向银行贷款数百万元,这是一场巨大的赌博,一旦赢了,华西村村民赚得盆满钵满,输了那就全部一败涂地,甚至每家每户都要背上巨额债务。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华西村村民早已经将吴仁宝视为自己的“精神领袖”,他们一拍胸脯:“就按书记您说的办!俺们相信您!”

在贷款结束后,吴仁宝将贷款得来的资金全部投入到钢铁工业发展上面。事实证明,吴仁宝确实非常有“商业眼光”。

当时改革开放春风吹向全国各地,大量工厂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修建工厂势必需要大量的钢铁和建材,在这样的背景下,吴仁宝投入的资金仅仅在一年就翻了几十倍。

在1994年,吴仁宝完成了由党委书记到上市集团董事长的“华丽转变”,到了1999年,华西村更是在全国上市,成为了“华西集团”。

在上市知乎,华西村的产业发展更是高歌猛进。在2004年,华西村人均年收入12.26万元,2010年,华西村全村销售额共计300亿元,2012年,华西村营业收入再次翻了一番,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的“小目标”。

一连串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国人对华西村的疯狂羡慕,正因如此,华西村被人们成为“中国小迪拜,天下第一村”!

然而,在花团锦簇的热闹之下,隐藏着重重危机。这些危机也正是导致华西村由盛转衰的必然原因。

很快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又席卷全国各地,在时代的发展当中,钢铁产业已经失去优势,变成了“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在所有的集团亟待产业转型的当下,吴仁宝仍旧沿用过去的路子,持续发展纺织、钢铁等工业。

待到回过神的时候,华西村已经被时代的浪潮抛在了后面。

无奈之下,吴仁宝开始另辟蹊径,希望发展旅游业。然而华西村虽然有着“天下第一村”的名头,但是村子里面除了别墅、酒店,风景条件只能算是一般。

毕竟别墅、酒店随处都可以见到,华西村除了“天下第一村”的名头,并没有任何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不仅如此,抛开产业转型落后,吴仁宝失去民心也是华西村迅速没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03年的时候,吴仁宝的第四个孩子吴协恩“全票”当选为华西村的新任党委书记,也是华西集团的新任“董事长”。

华西村的选举模式也由以前的“任人唯贤”发展为“任人唯亲”,吴仁宝一步一步将华西集团变为了自己的“家族企业”。

根据网上资料显示,在华西集团的董事会当中,有21人都是吴仁宝家中的直系亲属或者是旁系亲戚。

吴仁宝的种种举措让村民与其“离心离德”,曾经党委书记和村民共同努力发展产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大量民众看透了这个局面之后选择外出打工,华西村大量人口外流。

而这些局面,或许从华西村开始发展之初就已经开始注定了。

前面提到,华西村村民走的是“全村共同铆足劲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所以在分配上面也一直坚持“少分现金,多多参股”的分配模式。也就是虽然人均数字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村民实际上并不能拿到这么多钱。

而且村民到底能够拿多少钱,也由吴仁宝或者吴氏家族的直系亲属和旁系亲戚说了算。

再加上华西村发展起来之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入住华西村。他们并没有和吴仁宝一同奋斗的历史,对华西村也没有特别多的感情。见到华西村无利可图之后,他们迅速离开华西村到别的地方另谋出路。

剩余还在华西村继续发展的外地人,他们与“华西集团董事会”的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走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种种危机之下,华西村终于开始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他们关停了一些钢铁厂和纺织厂,开始将产业发展重心放到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上面,甚至派人到美国学习芯片技术,不过不管怎么转型,村民与“华西集团董事会”的内部矛盾仍旧存在且不可调和。

历史证明,要想改变当下的局面,还是得从根源矛盾上进行转变和调和。希望华西村民能够早日找到“破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