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蛇村”:300万条蛇与人同吃同住,蛇王靠它年收入千万

旅游资讯 9 0

在浙江德清有一个小村子,人口只有800多,却有着300万条蛇,其中大部分是剧毒的眼镜蛇和蝮蛇。

更新奇的是,在平常人眼中是危险动物的蛇,当地村民却可以和这些蛇亲密共处,哪怕这些蛇出现在他们家里甚至是被窝里都丝毫不慌。

不感兴趣的就随便把蛇卷吧卷吧扔一旁,感兴趣的就捞起来盘头上或者直接抱在怀里。

他们为什么可以容忍这些蛇?他们难道不害怕吗?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的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在子思桥村,蛇已经完全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你可能会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看到蛇悄无声息地爬上沙发,或者蜷缩在电视机旁。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时村民们甚至会在被窝里发现一两条蛇。

然而,这些场景并没有引起村民们的恐慌,反而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村民们对蛇的态度可以用“不惧反亲”来形容,他们视蛇为伙伴,甚至是家人。

在这里,你会看到老人们轻松地用手抓起一条蛇,就像拿起一根绳子一样自然。

更有趣的是孩子们与蛇的互动。在这个特殊的村庄里,蛇成为了孩子们最好的玩伴。

你可能会看到小男孩们手持木棍,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条蛇爬行;或者看到小女孩们轻轻抚摸着蛇的鳞片,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当然,要说当地玩蛇最厉害的,要数当地的传奇人物——杨洪昌,这个被村民们称为“蛇王”的男人。

1980年,杨洪昌还只是村里的一个贫困户。生活的重担压在他瘦弱的肩膀上,每一天都是艰难的挣扎。

然而,命运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残酷,在他20多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直性脊椎炎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疾病无情地夺走了杨洪昌的劳动能力,曾经挺拔的身躯被痛苦折磨得佝偻不堪。

更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妻子身体一直虚弱,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在牙牙学语。

本来他都想放弃了,但一位老中医的建议吃乌梢蛇可以治疗他的疾病。

对于当时贫困的杨洪昌来说,买蛇是一笔无法承担的巨额开支。

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自己去抓蛇呢?

就这样,杨洪昌开始了他的“捕蛇生涯”。

起初,他对这些冰冷滑腻的生物充满了恐惧。每次看到蛇,他都会不由自主地颤抖,心跳加速。

然而,为了治病,为了家人,他咬紧牙关,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杨洪昌不知被蛇咬了多少次。每一次被咬,他都要心惊胆战好久。

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从每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捕蛇技巧。

渐渐地,他开始熟悉蛇的习性,了解如何安全地捕捉它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洪昌不仅克服了对蛇的恐惧,更与这些曾经令他畏惧的生物建立了某种奇妙的联系。

他能够轻松地用双手抓起一条蛇,就像抓起一根绳子一样自如。

更令人惊喜的是,通过长期服用蛇酒,杨洪昌的病情开始好转。

曾经让他痛不欲生的症状逐渐减轻,他重新站了起来,重新拥有了劳动的能力,顺便也将捕蛇当成了工作。

每天天还未亮,他就背着简陋的工具,踏上崎岖的山路,基本上一上午就可以捕捉好几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生蛇资源日渐减少。

杨洪昌意识到,仅仅依靠捕捉野生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难以维持长久的生计。

于是,在1983年,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萌生——为什么不尝试养蛇呢?

怀着忐忑而又兴奋的心情,杨洪昌购买了4000颗蛇卵,开始了他的养蛇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第一次尝试,他选择了赤练蛇。可惜,由于经验不足,加上对赤练蛇习性了解不够,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看着死去的小蛇,杨洪昌心如刀绞,失败让杨洪昌意识到,养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他开始潜心研究,寻找适合繁殖的种蛇。他走访了众多养蛇高手,虚心请教,不断积累经验。

同时,他也面临着如何解决蛇的饮食问题,如何提高蛇的孵化率等一系列难题。

杨洪昌废寝忘食地钻研,经常整夜守在蛇舍旁观察蛇的习性。

他尝试了各种饲养方法,不断调整饲料配方。在解决饮食问题时,他甚至亲自品尝蛇食,以确保食物的新鲜和营养。

为了提高孵化率,他像照顾婴儿一样细心呵护每一颗蛇蛋,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杨洪昌终于掌握了养蛇的诀窍。

在第二次大规模尝试中,他购买了四万个蛇蛋。这一次,奇迹发生了——孵化率竟然高达80%!

这个惊人的成果不仅证明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更为他带来了14万元的可观收入。

这笔收入对当时的杨洪昌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它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更坚定了他继续养蛇的决心,顺便他还想让村民跟他一起干。

起初,当杨洪昌向村民们提出养蛇的想法时,遭到了普遍的反对和质疑。

村民们对蛇有着根深蒂固的恐惧,认为蛇是不祥之物。

有人甚至担心养蛇会给村子带来厄运。面对这种情况,杨洪昌并没有气馁。

他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养蛇的好处,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甚至邀请村民们参观自己的养蛇场,亲眼见证蛇类养殖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看到杨洪昌通过养蛇不断致富,态度开始逐渐转变。

好奇心驱使一些胆大的村民开始尝试小规模养蛇,杨洪昌热情地向这些村民传授经验,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正确饲养和管理蛇类。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养蛇的行列中来。

村民们纷纷向杨洪昌学习,从选择种蛇、搭建蛇舍,到日常饲养、疾病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认真钻研。

杨洪昌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在他的带领下,蛇产业在子思桥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看到蛇产业的巨大潜力,杨洪昌决定更进一步,成立了专门的公司研究蛇类养殖和产品开发。

这家公司不仅致力于提高蛇类养殖的科学性和效率,还积极开发各种蛇类衍生产品,如蛇药、蛇酒、蛇皮制品等,大大提高了蛇类的经济价值。

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养殖场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75000多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同时,公司还与150个养殖户签订了长期合作订单,形成了稳定的供应链。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2000多平方米的加工场地,用于蛇类产品的深加工和研发。

这样的规模使得公司的年收益稳定在700万元以上,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子思桥村的蛇产业在杨洪昌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每年,这个小村庄竟能产出7000多万条幼蛇,年产值高达1.3个多亿元。

这个惊人的数字不仅让外界震惊,更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村民们的年收入普遍在5-10多万元,昔日贫困的面貌一去不复返。

然而,子思桥村的成功并非偶然。

为了不断提高养蛇技术,村里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前来指导。

这些专家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养殖技术,为村里的蛇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村里还与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不断提升蛇类养殖的科技含量。

在这些努力的推动下,子思桥村的蛇产品甚至推向了东南亚市场,赢得了国际认可。

子思桥村的蛇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曾经的辉煌仍在,但变化也悄然而至。散户养蛇的收入虽然依旧可观,但不再如往昔那般令人惊叹。

村里的养蛇户数量也在逐年减少,曾经家家户户养蛇的盛况已经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