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发祥地——秦亭

旅游攻略 9 0

秦亭,地处清水县东北、关山西麓,东与宝鸡陇县毗邻,北与张家川相接,自古为陇右门户、商旅通道。

周孝王13年,秦国第一任国君非子(嬴姓赵氏家族成员)为周王室牧马有功,被封为王室附庸,邑之秦在此。从非子到秦庄公,秦人先后有五代首领以“秦”为根据地惨淡经营,致力农牧,在同西戎的对峙交战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这里居住生息了三百余年。这个“秦”就是后来的秦亭之“秦”,秦帝国之“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此置郡、县、乡、亭。也许是出于追根溯源的缘故,在其先人的发祥地清水首置上邽县,设秦亭,该地名也从此延续至今。

《清水县志》记述:“周孝王因非子善蓄马,稗居汘渭之间,后里秦亭于陇上,秦亭之名自此始。”在清水县秦亭镇秦亭村秦子铺的秦乐山,至今仍保存祭祀秦先祖非子的秦乐寺,亦称非子庙。

当山东鸟夷人在东海之滨被贬斥,被逐放,剥夺姓氏,流放西隅之时,是非子在秦亭为周室牧马,马肥大繁息。公元前889年,周孝王给了非子方圆不过五十里的封土,并允许这支东夷人恢复其嬴姓氏。在宗法社会,得姓是件极为荣耀的事。从此,在秦亭有了嬴姓一族。“燕子殒卵”“双手供奉”和“燕麦嘉禾”三部分组成的复合图腾——大秦旗帜高高飘扬在今清水县秦亭镇的上空。

秦亭,更是秦人放飞梦想的地方。从周孝王封邑秦亭,到秦武公伐邽戎而置邽县,秦人有了得以发展的根据地。由秦亭而到恭门镇的邽县,由邽县再到李崖村上邽。“百代都承秦政体”,以秦亭为发祥之地,邽县开创了延续至今的郡县政体之先河。秦,这个远古的图腾,由秦乐山这块乐土宝地,西向而散,甘谷的朱圉山,礼县的鸾亭山。再一路朝东,翻越关山,至平阳、雍城、栎阳、咸阳,马踏关中,荡平天下,抒写了一部秦人不屈的奋进史。秦,这个远古的图腾,在中国历史上雁过留声,踏石有痕,秦安、秦州、秦川、秦国、秦人、秦腔、秦之声、三秦大地、人文地理、行政区划、地域概念,追根溯源,无不源自秦亭之秦。

秦亭,是秦非子牧马封邑之地,是秦人的发祥地。这里有汉武帝命名的大震关,有北魏设过南和县的百家站,有记述建制沿革的明代碑,有康熙帝住过的盘龙铺,有《盐法分界碑》,有于右任存留的《麻鞋歌》,有革命先辈留下的战斗足迹。文化根脉纵不断线,源远流长。

秦亭,盛产燕麦。燕麦为禾本科植物,《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雀麦。称燕雀之麦,原是秦人在秦亭的发明。燕麦是一种低糖、高营养、高能食品,属高寒作物之一,产高寒地区。燕麦是壮阳之物,它的谷粒磨面让秦人食用。秦人也用燕麦充作养马饲料。营养价值很高的燕麦养育了生性彪悍的秦人,饲养了膘肥体壮的战马,这是秦人从体质上崛起的原因之一。

秦亭,还盛产大麻。大麻,又称为山丝苗、火麻、线麻,直立草本,高可三米。枝具纵沟槽,密生灰白色贴伏毛。叶掌状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有雌雄之分,雄株叫枲,雌株称苴。秋天,大麻中通外直,性情刚烈,一地一地的大麻极像列阵的士兵,受阅的部队,迎风而立,密不透风,英姿飒爽。秦人用坚韧的麻皮合成的缰绳驾驭着剽悍的烈马,足穿耐磨的麻鞋,一路朝东,问鼎关中,横扫六合,终于统一天下。民国时期,于右任越大震关,经秦亭,看到莜麦岭下一川的大麻,诗兴大发,写下了《麻鞋歌》,其中盛赞秦亭大麻:“麻油油,被四野。老农自矜产麻好,并谓麻鞋制作巧。”

秦亭,是秦人的发祥地。但它的脚步一刻也从未停息。

秦亭,文化根脉从不断线,源远流长。

往事越千年,秦亭换新颜。今天的非子封邑大美秦亭,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抢抓产业发展机遇、打造秦亭文化品牌,以全新的风貌书写着崭新的时代新篇章。(作者:温小牛)

参考:《秦人发祥地,就在甘肃这个群山深处的小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