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苇沙河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坚持“塑形”与“铸魂”相结合,在“价值引领、产业带动、生态发展”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奋力谱写苇沙河镇乡风文明建设新篇章。
价值引领,坚定乡风文明“主心骨”。积极探索“党建+文明创建”模式,邀请优秀干部宣讲文明创建经验和日常管理技巧,建立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和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上讲台”“书记讲党课”“百姓名嘴”理论宣讲活动,宣讲党的先进理论思想和惠民政策,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群众基础;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整治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行为,逐步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观念的认同感,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运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形式,重点围绕理论宣讲、环境整治、森林防火、敬老爱老、反诈拒邪、移风易俗等方面,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30余次,将服务的温暖直接送达群众家中,有力推动了乡风文明的深入发展;积极配合开展送戏、送文艺下乡等文化惠民演出,同时结合中心工作和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文明之风。
产业带动,构建乡风文明“新理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苇沙河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把打造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突破口,大力发展五味子、蓝莓、冷水鱼等特色产业,创新成立苇沙河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打造“苇沙河北五味子”品牌。目前,域内五味子种植面积达5810亩,平均亩产2000斤,年鲜果总产量在600-700万斤之间。2024年,北药集团出资100万元在白马浪村建立了“吉林省北药中药制药集团五味子种植基地”,不仅让苇沙河镇五味子在规模扩大、品质提高、延链补链、品牌效应上迈向更高的台阶,也有效提升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服务保障能力;突出农旅融合理念。以G331国道吉林路段的开发为契机,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天然的生态环境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厚重的文化典故、特色渔业养殖及小浆果支柱产业优势和“鸭绿江全鱼宴”“鱼骨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等逐步形成了绿水相映、绿树繁花、整洁清新的美丽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苇沙河镇先后获得“国家卫生乡镇”、全国生态镇、全国文明村镇等国省市级荣誉16项。
生态发展,展现乡风文明“新风貌”。苇沙河镇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文明乡镇创建深度融合,把环境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照明亮化等作为工作重点,力求在乡村的“外在美貌”与“内在气质”上实现双重飞跃。2024年,苇沙河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22个,新建并维修边沟916米、围墙400米、围栏1625米、粉刷墙面10000余平方米,铺设理石人行道2256.6平方米,硬化地面283平方米,新增垃圾桶10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74盏、观景灯75盏;组织开展环境整治62次、出动人员3100余人次、雇佣机械车辆230余车次,共清理生产生活垃圾120余吨、边沟河道2400延长米、“三小五堆”152处、拆除私搭乱建8处、整治农户庭院225户、修剪草坪360平方米,栽植树木1050棵、播撒花种500余平方米、草种10000平方米、栽种花卉45000余株,这些举措显著增强了民众的生活幸福感与满意度。
文明是一抹亮色,更是一种软实力。苇沙河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一幅幅党建强、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人气旺的美丽画卷正在苇沙河大地徐徐展开。(曹艳萍)
供稿:临江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