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经济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国际化程度高,涵盖制造和服务两类部门、运营涉及船上和岸下两个场景、市场面向国内和国际两大客群,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
如何在“黄金水道”加速产出“黄金产业”?
今天举行的2024吴淞口论坛上,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史健勇分享了《中国邮轮游船游艇行业发展报告》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指出,邮轮旅游热度高涨,自主发展加快步伐,行业迈入快速复苏的车道,长线的游船发挥稳定,短线游船多点开花。
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与会业界专家也捕捉到了不少痛点。譬如,邮轮旅游目的地的交通通达性不足、岸上游的可玩性仍待提升、邮轮文化理念宣传认知不足等。大家认为,邮轮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各方共同营造好生态圈,在充分的交融互动中做优细节、做实产业。
集成带动,黄金产业链整体跃升
今年是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体系发展格局。
具体来看,中国邮轮产业在产业链各环节都取得了新成果、新进展。在邮轮产业链上游,邮轮建造配套和游轮船供领域实质性的成果不断涌现,国产首艘大型游轮成功交付并运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建造稳步推进。在产业链中游,我国邮轮市场格局步入优化重构,国际邮轮持续部署中国市场,本土邮轮公司团队规模不断扩大。在产业链下游,港口软硬件综合服务配套能级不断提升,包括破位扩建,新建航站楼,按电功能配套,商业配套及周边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切实保障我国邮轮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先行先试,向邮轮领域高水平开放迈进
作为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无疑是观察中国邮轮产业发展的鲜活剖面。
其开港之初就获批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五年前,这里又揭牌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聚焦邮轮旅游、邮轮消费、邮轮运营等,形成了国际一流的港口运营服务体系。回顾中国邮轮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十年”,可以说中国邮轮看上海,上海邮轮看宝山。如今,依靠国内旺盛的邮轮旅游需求和长三角强大的邮轮消费市场,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正不断强化亚洲最大邮轮母港服务能级,全力建设集“大江大河、邮轮大港、生态公园、商业休闲、航运文化”等于一体的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
今年上半年,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客流量达61万余人次。此外,今年以来接待船舶数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出入境旅客占七成以上,预计今明两年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离不开口岸服务水平和邮轮运营品质不断提升,出入境通关“最后一公里”持续优化。宝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其将抢抓邮轮船供物资直供模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靠港补给先行先试。推动邮轮领域高水平开放,探索国际邮轮争议解决政策制度创新。到2026年,我们将形成年接靠国际邮轮超1000艘次,年接待游客量超800万人次的运营能力。
激发撬动,从尝鲜消费到文化消费
对于邮轮产业即将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的说法,中国旅游车船协会邮轮游船游艇分会会长、中船邮轮科技、爱达邮轮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的看法颇为审慎。
“目前国内邮轮市场复购率仍然很低,市民游客仍停留于尝鲜式消费,很少有人将它当成是一种生活方式。”杨国兵认为,从培育市场角度来说,政府、邮轮企业、港口等各方要形成合力。尤其是向市民游客普及邮轮文化,从而撬动激发市场内生潜能。
他建议,应创造有效供给。比如,吸引邮轮企业把最新、最好的邮轮在中国市场投放。另一方面,通过“邮轮+文化”等做厚邮轮的文化内涵。
作者:王嘉旖
文:王嘉旖 图: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