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最低调的古镇:光武帝刘秀亲自命名,古称“九省通衢”!外地人却很少知道

旅游攻略 16 0

"

赊店古镇始建于东汉,兴盛于明清,距今已经有1900年的时光。这里是汉光武帝刘秀亲自命名的古镇,也是河南四大古镇之一。如果你有空,一定要来这里。

"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想念他的王妃,修书一封婉言道: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作为国王的钱镠真是柔情得可以,想让王妃早归,却用明媚的气候来表达心情,更雅的是还用一句“可缓缓归矣”来反向表达他的急切心情。

每当走在赊店古街,我总会想起这句话来。赊店秋季的古街渐渐有了冬天的寒意,人在古街上走,乍古又今,脚步便会慢下来感受古镇古韵,不“缓缓归”也不行了。

赊店古镇有着原汁原味的古代民居、店铺之美。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至今遗存尚好,一脚踏春秋,一眼越汉唐,这就有了慢生活的奇妙感觉。青石板铺出的街道像是一湾河流,两岸古房参差错落,两层的阁楼、单层的木屋,一律的板打门、花格窗,有的门店红漆抱柱,斑驳如半枯的莲茎。古时的作坊已经疏朗了,竹器坊、酒坊、油坊、中药铺……如朵朵莲花有着老而不腐的安静。古街上的茶馆,门前的墨色隶书“茶”幌,看去像是前朝的墨宝,虽有微风却无飘动,只是到了晚上,茶馆里熙攘起来,有大调曲、坠子鼓的声韵传出来,大多是赊店的非遗剧种越调、南阳大鼓等,婉转悠扬,宛如天籁之音,让人禁不住想往里去听去看。

走在赊店古街上,街道有的弯曲、有的偏斜、有的形如鸡爪、有的如爬缓坡,原来古街是依地形而建,自然成形,从地理位置上便可看出古镇发展的脉络。再流连那街名,如瓷器街、铜器街、山货街、骡马店街、木器场街、小桥街、鸡爪街、牌坊街…… 总让人眼前浮现出昔日古人忙碌的身影及朴实的面容。

原来赊店古镇依码头而建, 赊店水旱码头古称“九省通衢”,“北走汴洛,南航襄汉,西趋川陕,东进皖浙”,赊店古镇因此便有了商业重镇的称谓,古镇街名便有了古时商品集散地的特色。

赊店作为“万里茶道”的水陆转运枢纽,发展成“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豫南巨镇”。古镇面积1.95平方公里,鼎盛时期人口达13万之众,城墙高三丈,周边十里长,72条街道分行划市,36条胡同商铺林立,21家骡马店朝夕客商不断,48家过载行日夜装卸不停。古书记载: 豫南巨镇也。亦有“天下店,数赊店”之说。

那时啊,赊店古镇戏楼戏台瞻首相望,叫卖歌此起彼涌,那歌曰:

正月里有个正月正,罗成跨马出临潼。

单打杨广离了阵,救出李渊唐国公。

二月里来龙抬头,孙膑下山骑青牛。

手拄一对神仙拐,找着庞涓报冤仇。

三月里来是清明,秦琼夜打登州城。

…… ……

我走在赊店古街上,总是有着诸多的古迹古意现在眼前涌在心里,我就在想,那时的喧嚷繁华真是有着人世的风景、率义的真情,我就想着古人的心里装着日月山川、汤汤尘世,虽是平民,亦知庄子、孔子,古人的心是自然的,让我们感受到岁月静好,人间安逸。

古镇赊店是老子、庄子,是人间智者,是心中桃源。一入赊店,便忘记了尘世的风雨。来到赊店,感觉真的很好。(文/宋长宽 张东阳)

《大河夜读》栏目约稿

无论是对都市情感的细腻描绘,还是对历史长河的深邃回望,或是对当前生活的观察、感想、体会,只要你的文字有温度,有力量,有故事,这里就是你的舞台。

来稿要求:每文宜千字内,诗歌以不超过20行为宜;图片单幅或组图均可,JPG格式,长边不低于2000像素,大小在1MB以内(包括但不限于摄影、绘画、AI创作等作品)。所有作品须为原创,严禁抄袭、套改、一稿多投等。

投稿邮箱:dhbhzz@126.com。

来 源:大河报·河之洲茶坊

编 辑:王利红

校 对:郑 瑾

值班主任:钟玉芹

审 核:施一楠

标签: 古镇 刘秀 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