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接待郁达夫李公朴等名流……91岁的“天仙旅社”重出江湖!

旅游资讯 11 0

繁华的中山路上,局口街对面那幢五层小洋楼,前不久悄悄变了模样。

洋楼的顶端,镶嵌了“天仙”两个大大的黑字;中间小阳台的下方,“天仙旅社”四个字特别显眼。旅社的入口位于太平金店和誉海食品两家店铺中间,入口处挂着“厦门天仙旅社”的立式店招。

“天仙旅社”回来了!这家名噪一时的老字号旅社,经过修缮重新开张了。

名噪一时

郁达夫入住并写下特刊序文 “吃绿岛住天仙”曾是“顶配”

如果按人类的年龄算,“天仙旅社”已经91岁。

资料显示,1933年,天仙旅社由新加坡华侨吕天保(也称吕天宝)创办。这栋位于中山路210号的五层洋楼,占尽地利。据吕天保创办的《天仙旅社特刊》记载:“南通岛美码头,北达司令部中山公园,东往大生里厦门港一带,西向思明北路大同路,旅客游览访友出入,均极便利。”

据厦门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号“厦门档案”《鹭岛珍档》栏目所述:当时的天仙旅社作为新式旅馆,配备了电话、电铃、升降机、对话机、电锁、水喉(水龙头)等先进设施。且旅社的每个客房都有洗手池,连接冷热水管,比一般旅社先进许多。所有服务人员都经过培训,服务内容应有尽有,包括洗衣缝补、送饭、擦鞋等。

让天仙旅社声名鹊起的,是开办3年后,旅社与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结缘。1936年冬天,郁达夫从日本前往台湾,在厦门落脚3天。这期间,作为文学粉丝的天仙旅社主人吕天保,盛情邀郁达夫入住,提供免费食宿,并请求他为筹备多时的《天仙旅社特刊》写下序言。郁达夫欣然应允,写下300多字的序文,成为他关于厦门印象的唯一文字。

郁达夫(前排左三)来厦时与天仙旅社主人等合影。 厦门晚报记者 陈满意供图

厦门老房子历史研究专家曾谋耀说,当年,天仙旅社是高档旅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厦门“吃绿岛(即绿岛饭店),住天仙”一度被认为是“顶配”。

重焕新生

招牌字体颜色都与原来一致 精心复刻郁达夫住过的房间

天仙旅社的现任经营者林丽容回忆,自己小时候,父亲常常带她到绿岛饭店喝一毛钱一碗的肉汤。她也常听人说起天仙旅社,但没有住过。

缘分来得很突然。去年,林丽容听说天仙旅社所在的那栋楼租约到期,很兴奋。“听到这个名字和这个地点,我就动心了!”经街道牵线,她与房东签订了租约。有着多年酒店、民宿从业经验的她,决定复办天仙旅社。

如今的“郁达夫房”书桌上摆放着郁达夫的散文集。 厦门晚报记者 彭菲 摄

“天仙旅社的招牌肯定不能变,不但不变,连字体大小、颜色等都要跟原来保持一致。”在装修过程中,林丽容尽量在外观上恢复天仙旅社的旧貌。不但如此,团队还精心“复刻”了郁达夫曾住过的432房间。走进房间,一张复古的书桌上摆放着郁达夫的散文集。林丽容的女儿苏婷婷说:“现在的‘郁达夫房’还是当年同样的位置,没有变,也是我们营业后最受欢迎的房间。”

求变求新

在“听见历史回音”的前提下 挖掘文化底蕴提升住客体验

尽管招牌等没变,但旅社也要求变求新,适应新要求。天仙旅社运营主管、“90后”康桂婷说,经过商讨,根据旅社的建筑风格,决定采用舒适南法风,天花板用白色,墙面奶黄色,灯光调亮,保留半圆的小窗户,并且加装上电梯。

同是“90后”的苏婷婷回忆,修缮时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原来有的房间没有独立卫生间,有的房间采光不佳,很多房间格局是不规则的多边形。苏婷婷果断决定减少房间数量,扩大房间面积,以提升旅客居住的舒适度。并且,他们还把位于6楼的日落天台打造成公共空间,住客可以在此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俯瞰中山路,远眺轮渡码头夕阳西下的美景。

“在保留历史故事的前提下,我们也能提升住客体验。”康桂婷说。

吕天保的外孙女婿陈文义说:“我们对这块招牌很有感情,一直希望能够看到它重焕新生。修缮过程中,我每周都到现场,看着一点一滴的变化,心里很高兴。”

如今,天仙旅社又回来了,曾谋耀感慨道:“这是厦门人心中的一块招牌。”曾谋耀正在撰写一本记录中山路老街历史的书籍,他说,其中,天仙旅社就占据了十分之一的篇幅。作为一名厦门老房子历史研究者,曾谋耀说:“当年的天仙旅社有一套管理制度,还出版杂志,经营理念在当时是很好的。现在,要把天仙旅社的金字招牌擦亮,就要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如今的民宿不在于追求有多大,而在于其人文气息,要让住客能够在这里听见历史的回音。”

天仙旅社在报上刊登广告。厦门晚报记者 陈满意供图

荣耀延续

天仙旅社是家族一份荣耀 曾获颁“中华老字号”牌匾

1997年至2007年,陈文义和太太曾一起经营天仙旅社。陈文义说,当年因为落实侨房政策,房子重新回到了他们的手中,“我的岳母一直觉得天仙旅社是家族的一份荣耀,所以希望我们能再经营起来”。

于是,当时30多岁的陈文义从一名技术工人转换人生跑道,和太太张罗起旅社的生意。陈文义任经理,太太负责财务。他们当时的家在太平路33号,家里还有通道与天仙旅社相连。每天上午8点多,陈文义就会来到旅社,开始一天的工作。他聘请了8名服务员,实行两班倒,其中包括国营时期天仙旅社的2名老员工。“我一边干一边学,老员工也帮助我尽快上手。”陈文义说。

陈文义回忆,当年接手时,旅社的设施已经比较陈旧,为此他们改造了水电,进行增容,换了一批家具、电器。“生意挺不错的,常常接待从东南亚等地回来探亲的老人,也有来厦旅游的年轻人。”陈文义说,一些重回故里的老人会站在旅社门口,与晚辈聊起往事,说自己从前也住过天仙旅社。

在陈文义经营期间,天仙旅社获得了由原内贸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牌匾。郁达夫曾经住过的432房间,从那时起就是人气最高的一间。陈文义说:“每到黄金周,旅社都会满房,‘郁达夫房’还比其他房间的价格高出一两成。”直到2007年,天仙旅社所在的小洋楼被银行看中,房屋出租给银行,变成办公楼,天仙旅社就此暂停营业。

链接

郁达夫与天仙旅社的往事 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郁达夫为《天仙旅社特刊》写下的序言,是他关于厦门印象的唯一文字。“庐舍之洁净,肴馔之丰美,设备之周至,竟有出人意料外处。”郁达夫所描述的天仙旅社如今得以重现。有关他与天仙旅社的这段往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已故厦门文史专家郭坤聪曾在他的《郁达夫与天仙旅社》文章里写道:“当时,郁达夫在厦门只逗留了三天。30日午后,他刚卸下行装,就到厦门大学参观,又乘兴游览南普陀寺、虎溪岩等名胜古迹。第二天上午,他由南普陀寺住持广发法师等人陪同,渡海遨游鼓浪屿日光岩,瞻仰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水操台故址,并拜访名僧弘一法师。郁达夫在厦门还到小走马路基督教青年会,给文化界和青年学生作题为《世界动态与中国》的演讲。在厦门的第三天刚好是1937年元旦,他又应邀参加厦门市第六届集团结婚婚礼。三天中,他耗费了不少客里光阴,接见和辅导文学青年。”

接见和辅导文学青年这一段,时任文史月刊《九流》编委的郑子瑜,在1937年5月5日《辛报》第二版发表的《天仙访郁达夫追记》中,也有体现。郑子瑜在文章中称,他知道郁达夫先生到厦门后,第二天上午冒雨赶到天仙旅社,却被告知“郁先生到禾山去玩了”。傍晚,他再次到达天仙旅社寻访,挤进去看见“一位西装的中年人坐在椅子上,正开笔写联”。当天,郁达夫也写了两条“单条”和一副对联给他。

后来,郑子瑜等文学青年和郁达夫一同在一家咖啡馆吃饭,畅谈文学现象。文章中称,面对“人家批评你的文章,你怎么样”的提问,郁达夫回答:“我一概置之不理。我写文章就是写文章,还管什么批评。看了批评,反要拘束,文章反要写不好呢!”

郁达夫写的序言

丙子冬,初游厦门,盖自日本而西渡者。在轮船中,即闻厦门天仙旅社之名,及投宿,则庐舍之洁净,肴馔之精美,设备之齐全,竟有出人意料外处,主人盖精于经营者也。居渐久,乃得识主人吕君天宝,与交谈,绝不似一般商贾中人,举凡时世之趋向,社会之变动,以及厦埠之掌故,无不历历知晓,较诸缙绅先生,识见更远大有加。噫,奇矣,吕君殆士而隐于商者耶?畅谈之余,吕君复出近编之特刊一种相示,珠玑满幅,应有尽有。自古指南导游名著中,从未见有包涵如此之博且富者,是吕君又为一特具异才之著作人矣。达夫从事文笔廿余年,踪迹所至,交游亦几遍于全国,而博闻多识行径奇特如吕君者,尚未之见。喜其新著之成,且预料其事业之将更日进也,特为之序。丁丑元月郁达夫书。

——《厦门天仙旅社特刊》(1937年11月版)

众多名人曾入住 还闹过“杜鲁门来了”的乌龙

曾谋耀说,其实天仙旅社接待过的名人远不止郁达夫。在郁达夫入住的3个多月前,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曾入住天仙旅社。此外,还有胡文虎、薛芬士、何葆仁、李铁民、王泉笙等东南亚侨领,沈向奎、卢兴荣、刘祖舜等也先后入住过天仙旅社。

除了为住客提供餐食,天仙旅社五楼还设有可容纳百人的婚礼礼堂。从历史资料可看出,这里曾是厦门上流社会人士青睐的婚宴场所之一,还在报上刊登过广告。不仅住宿高档,用餐也是高档的。曾谋耀补充说,厦大原校长林文庆曾在天仙旅社组织召开校董会。

曾谋耀还谈起一条趣闻,1947年有一位名叫杜鲁门的美国飞行员来厦入住天仙旅社,当时还闹了乌龙。一些媒体记者听闻“杜鲁门来了”的消息便赶来采访,才发现此“杜鲁门”非彼“杜鲁门”。

鹭江两岸码头遍布商业繁荣 催生旅店业的发达

“近城烟雨千家市,绕岸风樯百货居。”闽菜文化专家、《八闽食记》《厦门饮食文化》等专著作者许晓春说,近代以来,厦门就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商贾如云,也是华侨华人出入祖国的重要门户。鹭江两岸遍布的码头和大同路、中山路一带商业的繁荣,也催生了旅店业的发达。

据上世纪30年代初史料记载,厦门当时著名的旅社主要分布在市内各大马路,比如鹭江道、海后路、中山路、思明西路、寮仔后和水仙宫一带,主要分为旅馆和客栈两类。当时,厦门市区较大且较有名的旅社有厦大旅社、大千旅社、天仙旅社、大华饭店、东亚旅社、亚洲旅社、皇后酒家和庆华栈、华春栈等,住宿条件比较优越,有“房间宽敞,设备雅致,交通便利,招待周至”的美誉,但是价格也略高一些,价格视房间的大小、内部陈设的精粗雅俗而定。

厦大旅社:位于思明西路,建成于1935年,是一栋占地240平方米的6层钢筋水泥大楼。厦大旅社,名称里虽然有“厦大”,却与厦门大学并无联系,创办者是厦门通美纸行的老板洪雪堂。现为仧(音同“常”)美术馆。

大千旅社:由缅甸华侨曾上苑于1932年创办,位于海后滩(今海后路),是一栋欧陆风格的五层钢筋混凝土大楼,是厦门当时规模最大、功能最多、设备最豪华的旅游饭店。现为春光酒店。

(厦门晚报记者 李小庆 彭菲)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