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中轴线行散记

旅游攻略 7 0

周五下午,天气奇好,故往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一走。我舍近求远乘车至二沙岛东端,然后往珠江新城走,二沙岛的草地自动花洒正在淋水,与西面照射过来的阳光产生数处小彩虹(图一至二)。在二沙岛的宏城公园有许多与广东历史相关的人物雕像,经过吴趼人雕像(图三),想起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是读过的,联系过去的四十多年,感慨许多历史不但“克隆”,甚至是“小巫见大巫”。在此处眺望东南方向,隔江的“小蛮腰”在鲜花和树林衬托下显得分外妖娆(图四)。 再往东走就是艺术公园,在这两个公园见到数对拍结婚艺术照的新人,艺术公园有跨珠江的观光桥——海心桥,过桥后不远就是“小蛮腰",因此,艺术公园的游客颇多。艺术公园的东端有桥与海心沙岛相连,在近桥处有个地界桩(图五),它是越秀、天河、海珠区的分界点,国务院于2006年立,因为,2005年9月,越秀区兼并了东山区,原属东山区的二沙岛,就需重新立地界桩,老东山人之痛!


二沙岛东端过桥进入海心沙岛,2010年的亚运会主场馆建在该岛上,它是东西走向,西面是主看台,中间是比赛和表演场地,东面有三座像帆一样的巨大钢金属建筑物,整个海心沙岛就像一艘向东面海洋驶去的古代扬帆巨轮。海心沙岛东面有黄埔古港遗址、黄埔旧港、黄埔新港和南沙港,港口不断向海洋迁移(见图六,最上方星号是海心沙岛,最下方星号为南沙港),既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又是海上丝绸之路越走越宽广的印证。


亚运会主场馆与“六运会”的天河体育中心在一南北直线上,但两者的建成相隔三十四年。当2010年亚运会举办时,标志着从广州东站至“小蛮腰”的新城市中轴线诞生(图八)。同年,广东省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60%,标志着二千余年以宫殿、官衙为中心的城市中轴线,让位于经济力量。


1986年,天河体育中心建成时,我尚在财政局工作,据说当时财政只花费五亿元,征用地主要是空军的旧机场和天河村农田,得益于当年没天价的征地费,以及廉价劳动力和水泥、钢材等价格没有开放。1990年底,我入住天河北至今,可以说见证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产生发展,它是由三次巨大力量所推动的。


第一次力量是“邓公南巡”。我初入住天河北时,天河北路双向共四车道,路上的车辆稀少,周边许多空地或停顿的工地。“邓公南巡”后,港澳台资本和日本经援贷款资金项目开始进入,广州购书中心,1994年11月23日落成开业,被誉为“神州第一书城”;天河城于1996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是中国大陆最早的SHOPPING MALL之一;1993年6月,新广州东站开工建设;1996年9月,建成运营,此后,不断扩建和改造;当时中国的最高建筑中信大厦于1997年建成;广州地铁一号线于1993年底正式开工,1999年6月28日正式运营。这些项目建设期主要是黎子流任市长任内,在香港回归“舞照跳,马照跑"的精神下,广州跑马场一度开放,成为广东经济和文化北上辐射影响时期。


第二次力量是“加入世贸”。当中国拥抱全球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令中国真正产生历史性的巨变,2001年与2023年比较,GDP由11.09万亿提高至126.06万亿;城市常住人口由4.62亿提高至9.32亿;煤炭产量由15亿多吨提高至40亿多吨;钢材产量1.57亿吨,至2013年已突破10亿吨,而在改革开放初,三十年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钢材产量不足0.4亿吨……天河区域的变化是商品楼、高级字楼如春笋拨地而起;石牌的电子产品市场高度繁荣,更高级的商业项目正佳广场、太古汇开工;地铁三号线,2006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2010年10月30日开通运行北延段,将广州两个人口大区流量引入,为中轴线的形成充实了基础。


第三次力量是世贸效应持续下叠加“亚运会效应”。2004年7月1日,广州获得2010年第十六届亚运会的主办权‌,据说在短短的六年整个亚运会的花费超过二千亿,主要所见就是一些新建运动场馆、珠江新城、猎德村复建房、“小蛮腰”、地铁APM线。这是什么概念?据有关数据,三峡工程,1994至2009的总投资才为2500亿!珠江新城的主要建设区域是天河区的冼村、猎德村,获得泼天的富贵(图九)。在这场亚运会造富过程中,由于冼村靠近天河城,率先成为富裕的城中村,而亚运会征地又不能反映这种“级差地租”,许多抗拒征地,反而错失了财富机遇。


广州的新城市中轴线形成过程,见证了中国近四十多年发展的各种力量,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广州的城市中轴线形成后,我们也看到它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愿广州的城市中轴线永葆青春,为广州发展提供永恒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