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秦玲玉 徐章喜 通讯员崔庆禹)近年来,宣威市加大传承保护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展现传统文化之美、传承中华文化。
为摸清宣威市境内的文化资源,擦亮本土非遗品牌,宣威市抽调文化、民族工作者,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市、乡、村非遗文化普查工作培训。认真做好非遗普查的发掘、收集、整理和申报工作,摸清底数。同时,评审确定了宣威火腿制作工艺、龙场猫耳斗、西泽竹编、倘塘黄豆腐制作、东山芙蓉彝族刺绣等72个非遗项目和92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宣威火腿制作工艺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2018年云南宣威升达火腿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管升阔被认定为国家级宣威火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同时,宣威市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新途径,着力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2024年,宣威市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3个、曲靖市级非遗项目9个,同时,宣威市还入选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件作品入选曲靖市首届“非遗伴手礼”金奖、银奖名单。全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88处,市级非遗保护名录72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2名,省级非遗工坊1个,非遗传习馆、传承体验中心10个。
本文来自【曲靖日报-掌上曲靖】,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