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半个地球来学艺,秘鲁青年为何爱舞狮?

民风民俗 96 0
“咚咚锵!”随着鼓乐,一头红色醒狮迈着轻盈的步伐跳上板凳,好奇地四处张望。发现生菜,它开心得忽闪眼睛、摇头晃脑……“板凳狮”套路表演结束,秘鲁青年阿尔弗雷多从狮身下探出脑袋,大汗淋漓,却满脸笑容。

在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和广东侨联的协助下,10月下旬,阿尔弗雷多等4名秘鲁中华通惠总局醒狮团的青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研习舞狮技艺,感受中国万千气象。

麦旺涛(前)指导秘鲁青年舞狮,左一为阿尔弗雷多。

受访者供图

“我很小就开始练武术、学舞狮”

“表演者得把自己的头藏在狮头里,如何不‘露馅’又能看清路?秘诀就是让视线与狮子下巴持平……”10月25日,在广州体育学院,该校龙狮代表队教练、武术学院副教授陈晓丹细致讲解舞狮技巧。一旁,该校教师苏翘斌同步翻译,秘鲁学员听得津津有味。

右手抓杆撑起狮头,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握杆、其余三指控制狮嘴开合,阿尔弗雷多很快找到了感觉,“把视线往下调整一点,效果好多了,解决了我以前困惑的问题。”

秘鲁中华通惠总局醒狮团是秘鲁规模最大的醒狮团,目前有200多名成员,包括秘鲁民众和当地华裔,年龄跨度从9岁到55岁。每逢秘鲁公共庆典、国际文化节等活动,总能看到醒狮团的活跃身影。秘鲁是华人最早到达和聚居人数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十分喜爱以舞龙舞狮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秘中友好深入人心。

此次中国之行,阿尔弗雷多期待了很久。他的曾祖父是中国人,远渡重洋到了秘鲁,也把“乡愁”带到秘鲁。“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我很小就开始练武术、学舞狮。”终于回到曾祖父常常念叨的故土,他有种莫名的熟悉感,研学也分外努力。

“他们体力佳、功底好,但动作的力度、角度稍欠火候。”陈晓丹点评。广州市侨联为此次研习牵线搭桥,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陈晓丹耐心地帮助秘鲁学员细抠动作。

“我和搭档在尝试‘站肩’时,常常站不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阿尔弗雷多有一肚子问题要问。

“站肩”,需要“狮头”扮演者跳到“狮尾”扮演者肩膀上,再站起来做动作。陈晓丹仔细观察,发现了学员问题所在。“作为‘狮尾’,你要头往后、手向前扶住她的双脚,稳稳卡住她的双腿。”陈晓丹一边讲解一边纠正阿尔弗雷多的动作。

“站肩”“三抛狮”“三拜狮”……陈晓丹带着秘鲁青年们解锁了多个高难度动作。“没想到我也能做到,回国后我要把新动作教给其他队员!”阿尔弗雷多十分兴奋。

“感知中国的当下和未来”

佛山顺德,杏坛龙潭龙母庙龙狮协会总教练麦旺涛英语流利,他幽默的讲解常常逗得秘鲁学员哈哈大笑。

杏坛龙潭龙母庙龙狮协会成立于2012年,已有80多名会员,多次在大型舞狮比赛中获奖。因为创意新颖,他们的表演在网络上走红,积累了很多粉丝。

“我们慕名而来!”阿尔弗雷多告诉记者,此前他在社交网站上看过这个协会的表演,令他大开眼界。这次来中国,自然不会错过学习交流的机会,“我们之前学的是传统套路,渴望再酷炫一些!”

麦旺涛介绍,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舞龙舞狮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增加了舞蹈、杂技等新元素。麦旺涛说:“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表现力增强了,才能更吸引人,醒狮文化才能传得更广、更久。”

阿尔弗雷多感慨,出生于1997年的麦旺涛比秘鲁学员们的年龄都要小,在舞狮上思路更大胆,风格更符合年轻人审美。这让阿尔弗雷多重新思考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或许回到秘鲁后,我也可以在舞狮中加入一些秘鲁舞蹈元素。”

研习之余,阿尔弗雷多喜欢四处走走看看。打卡佛山祖庙,建筑巧夺天工,古香古色,仿佛置身于民间艺术博物馆;游览顺德水乡,碧波荡漾,石板古道纵横,感受中国人的诗情画意。10多天的佛山之旅,阿尔弗雷多收获颇丰,“我的眼睛忙不过来了,我的头脑收到很多信息。”他笑着说,“不虚此行!”

“这4名年轻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带队来华的秘鲁中华通惠总局理事邓振棠认为,“他们不仅要了解中华文化,更要感知中国的当下和未来。”

“中国既有现代化的发展,也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很神奇。”阿尔弗雷多说。

在逛街时,阿尔弗雷多看中了漂亮的手工定制狮头,4名秘鲁青年一人购买了一个。他们期待回国后,为秘鲁观众献上耳目一新的醒狮表演。

“跨越半个地球去追寻一份热爱”

在洪亮的锣鼓声中,三头活灵活现的“小狮子”从后台跳出。在秘鲁首都利马举办的中秘文化交流活动现场,中秘舞狮者绕场一周,不时与嘉宾互动,点燃了现场氛围。

华人移民秘鲁已有170多年历史。1886年,清政府驻秘鲁公使郑藻如奉旨成立秘鲁中华通惠总局。所谓“通惠”即“通商惠工”,意在团结在秘侨胞,维护华人权益。中国侨民世世代代勤奋友好,得到秘鲁社会高度认可,秘鲁民众亲切地称中国人为“老乡”。1988年,通惠总局成立醒狮团,希望以中华传统文化团结旅居秘鲁的华侨华人,也为当地多元文化增添了新色彩。

如今,舞龙舞狮已融入秘鲁社会。每年中国春节,醒狮团都会在唐人街游行表演,喜庆的锣鼓振奋人心,龙狮献瑞带来欢乐祥和。秘鲁民众走上街头,手持他们称为“中国竹子”的转运竹,簇拥在龙狮周围,争相看一看、摸一摸,希望沾上喜气与幸运——这已成为秘鲁一大民俗。在秘鲁人的婚礼上,舞狮已成为一种时尚。

秘鲁中华通惠总局醒狮团在当地进行舞狮表演,吸引了很多观众。

受访者供图

醒狮舞动,民心相通。蔡宇洪出生于秘鲁,父亲是广东台山人,母亲是秘鲁人。1991年,15岁的蔡宇洪加入醒狮团,2004年成为醒狮团教练,曾于2007年受侨社选派赴中国进行舞龙舞狮培训。“我们跨越半个地球去追寻一份热爱,留下很多美好回忆。”蔡宇洪说,“毛茸茸、金灿灿的醒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我身边很多人都很感兴趣。”

“醒狮历史悠久,蕴含着勇气、力量和好运。”邓振棠说,“舞狮既寄托着海外游子的乡愁,也促进了拉中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他介绍,如今,在秘鲁华人聚居的大城市都成立了醒狮团,越来越多秘鲁人喜欢上了“眼睛扑闪”的中华醒狮。

【快评】

秘鲁青年阿尔弗雷多的中国之行,收获满满。交到很多新朋友,解锁了不少高难度的舞狮动作,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他的故事,是秘中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缩影,也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中秘友好,源远流长。早在400多年前,中秘就开辟了海上航路,两国人民跨越太平洋展开交往,结下了深厚友谊。秘鲁是华人最早到达和聚居人数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秘鲁社会对华人和中华文化评价颇高。如今,秘鲁已成为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多家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兴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不论是短暂的相逢还是长久的相处,两国人民坦诚相待、互利共赢,留下一段段佳话。

醒狮跨越山海,承载着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舞狮、舞龙、划龙舟、武术等国际交流蓬勃开展,以其独特魅力积累了大量外国粉丝。参与其中,人们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更领悟到拼搏、团结的美好品质。在交流互动中,人们的心贴得更近了,感情更浓了。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期待更多外国朋友来中国走走看看,相信他们一定会像阿尔弗雷多一样感叹“不虚此行”。

版面来源:《人民日报》2024.11.13 第15版

人民日报记者 王云娜、颜欢、谢佳宁

版面责编:巩育华、唐天奕、王博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任彤彤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碰碰词儿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标签: 青年 秘鲁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