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秦大地看中国巨变 | 一座岭的绿色脉动

旅游资讯 9 0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七十五载岁月峥嵘,巍巍秦岭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见证着三秦大地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陕北黄土高原由黄变绿、黄河由浊变清,关中平原产业加速升级,陕南水更清、山更绿。

七十五载岁月峥嵘,巍巍秦岭“破茧成蝶”,成为中国人的“诗与远方”: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穿岭而过,贯通中国南北,将秦岭内外紧密相连,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七十五载岁月峥嵘,巍巍秦岭,绿意更葱茏。如今,秦岭陕西段拥有生态空间面积超89%,森林覆盖面积达82%,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区域面积占到99%,是真正的“天然氧吧”。

建立网格化护林队伍

牛背梁,秦岭主脊,终南之冠。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曾叫老林乡。

退休了的朱家湾村“老支书”胡平志回忆,以前,村民靠山吃山,或伐木,或采药,年轻姑娘都不愿嫁到这贫穷的深山老林……

如今,曾经靠山吃山的人化身生态卫士,用心守护这座岭。

朱家湾村的55岁村民王付成是一名护林员。

按照要求,护林员每个月要常态化巡护22天以上。每天早上七八点,王付成吃罢早饭便骑上摩托车出门。

王付成说,看到游客乱丢垃圾、破坏花草树木、污染生态环境等行为,护林员都要及时制止。

在这里,还有很多守护秦岭的网格员。

朱家湾村把全村126平方公里管护面积分为25个网格。党员带头行动、带头认领、带头宣传,全面落实巡查、治理、管控责任。

9月25日,在西安市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秦岭保护智慧管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和基层网格护林员视频连线,询问各点位情况。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15个峪口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鄠邑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站负责人王希琴介绍,所有禁止出入的峪口都设置了电子围栏。一旦有人违规进入就会发出警报声,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就会出现用红圈圈出的具体监控画面,峪口现场很快就有网格员出现,劝离违规人员,管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会进行远程劝离。

在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已覆盖涉及秦岭的6市39县508个乡镇,对2510个网格单元和近8000名网格员实施动态监管。

打造数字化保护系统

走过一程又一程山路,终于进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1980年,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老林保护站站长张奇奇21岁就来到牛背梁工作,一晃,已有21个年头。

每周,张奇奇和同事至少要进行一次长线巡护、一次短线巡护,并记录保护区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情况。

张奇奇像介绍自己的老朋友一样,向记者“盘点”生活在秦岭里的羚牛、川金丝猴、黑熊、金钱豹、林麝、斑羚、红腹锦鸡、血雉……

隐藏在树干上的红外相机,是张奇奇最得力的“助手”。

借助野外红外相机,他发现,保护区监测到的珍稀野生动物越来越多。2020年5月,红外相机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的活动影像;2021年,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金钱豹……

科技兴林,智慧织就“绿网”。如今,一项项高科技手段正不断应用于秦岭保护,陕西作为科技大省的优势在秦岭保护上得以充分发挥。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代拴发介绍,目前,“数字”牛背梁正在着力打造中,将构建起“空天地”一体的管控格局。

得益于“人防+技防”,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羚牛的数量由1980年的70多头增长到如今的350多头,冬季栖息地的数量和面积均有所增加。

立体遥感监测网络让秦岭保护进入了数字监测时代。

“现在,我们还应用了卫星遥感技术。得益于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获取卫星高清画面,将不同时期的影像进行固化比对。”王希琴说。

如今,秦岭北麓子午峪、仙峪等31个峪口都实现了智慧化管理。

秦岭脚下,乡村绿树环绕、流水潺潺。

西成高铁、西十高铁等一条条铁路穿山而过,越来越多的山民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数据显示,2010年,朱家湾村接待游客15万人次;2023年,朱家湾村接待游客145万人次。

位于秦岭南麓、丹江源头的商洛市商州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在这里,守护一泓清水,已成为群众的共识。

在商州区北宽坪镇,通过对丹江支流会峪河流域的治理,蟒岭绿道形成了集休闲、健身、生态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带,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在商南县清油河镇后湾村,清油河波光粼粼,流经村庄。昔日的穷山村已绘就“绿富美”的生态画卷。

清油河镇党委副书记姚远告诉记者:“我们打通了后湾村至涧场村的旅游环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今年3月,陕西首个秦岭南麓林业“碳汇赔偿”协作机制在商洛建立,持续为秦岭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保驾护航。

变化,不仅发生在秦岭南麓。

位于秦岭北麓的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是个网红乡村。峪口村党支部书记吝朋涛介绍,去年,峪口村接待游客超过110万人次,带动周边5个村集体收益180万元。

今年以来,秦岭北麓(西安段)以良田、花海、果园等田园风光为基础,发展观光采摘、农事体验、农业研学、户外拓展等新业态,开展产业文化节、水果采摘节、休闲赏花节等活动10余场次,吸引了大量游客。

七十五载沧桑巨变,七十五载风雨历程。秦岭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也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铿锵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