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东海岸线|海草房的涅槃重生

旅游攻略 13 0

在胶东沿海,尤其是烟威地区,最具特色的民居就是散落在海边各地的海草房。“砌以石,覆以草,苫以海带,仅避风雨”的海草房,不仅外形独特,而且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活化石。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行的《中国民居》邮票中,山东海草房与北京四合院、云南竹楼、陕北窑洞等并列为中国传统特色民居,并成为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之一。

山东的海草房以荣成最为有名,主要分布在俚岛镇、港西镇、宁津街道等沿海地带。据考证,海草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建筑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海草房民居出现于秦汉时代,至宋、金在胶东半岛广为流行,到元、明、清进入了繁盛时期。位于俚岛镇的大庄许家村,是胶东海草房保存完好的村落之一,这个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的古村落,至今还保留着传统海草房的建筑风格。据村干部许庆路介绍,村子现有村民290户,其中海草房184栋,736间,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和海草房省级文保单位。

一走进大庄许家村,就被眼前的海草房吸引了,厚厚的海草覆盖在屋顶,像极了童话世界里的小屋,灰白色的海草和山石砌成的山墙组合在一起格外搭调,有一种未经雕饰的朴素之美。“用来建造房屋的海草是一种生活在近海的海草,这种海草在海里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随着海浪成团冲到岸边来。”许庆路说,在他小时候,村子里只要有人建房,就会提前到海边收集海草,打捞上来的海草经过晾晒后,变得非常柔韧,成为盖房的原料。“村里掌握苫顶手艺的人并不多,一般都是请专门的‘苫匠’上门修建。”许庆路说,用海草盖好的房子不仅冬暖夏凉,而且防火防虫,深受村民欢迎。

清人郝懿行著述《记海错》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海中诸草可啖者多,唯此不尔。土人因其形似,目为带云。叶如麦冬而长,产于海底,高可隐人……海人没水撩取,堆积如山,本青绿色,曝干即黑,经霜又白,捆载而归,寒乡苫屋胜于覆茅,既免火灾,又能经久,虽屡更秋霖,终无腐败,亦奇物也。海边村落,弥望皎然,就近窥寻,乃有人家,居然白屋矣。”足以见,海草房的建造方法由来已久。

“一栋海草房的建造可比盖一栋砖瓦房复杂的多,房顶就需三四个工匠十几天的时间才能建成!”在大庄许家村负责海草房修缮的项目负责人贾先生介绍,一栋海草房的建设差不多有70多道工序,主要分为备料、垒墙、苫顶三个步骤,而其中最考验功夫的就是往屋顶上苫海草。“苫海草是个技术活,现在掌握这门工艺的手艺人也屈指可数。”贾先生说,“苫匠”用海草从下往上依次向脊顶叠压铺设。苫屋顶的材料中除海草外,还掺有一些麦秸。苫房的时候,每苫一层海草要加一层麦秸,为了抵御大风,海草房的屋顶上还要特地覆盖一层更厚的海草。“刚开始建好的房子屋顶是咖啡色的,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就会呈现出一种灰白色,显得非常古朴。”贾先生说。

走在大庄许家的村间小路上,随处可见海草房改造的民宿、店铺,很难想象十几年前,备受瞩目的海草房也曾一度没落,甚至被年轻人“嫌弃”,不过随着当地深入发掘海草房的风貌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活化利用的方式,海草房也再次融入村民生活。“这几年来村里旅游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了!”三间茅屋民宿的老板赵先生说,游客白天到海边赶海、吃渔家宴,晚上到海草房里品茗聊天,感受这世外桃源的独特韵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海草房蕴含的价值,竞相回村做起文旅生意。许庆路说,近年来,村委围绕全村158座海草房,培植特色民宿,结合“美丽庭院”建设,发展艺术采风和影视拍摄,打造红色研学教育、海草房民宿的精品旅游路线,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

如今的大庄许家村早已名声在外,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海草房,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正勃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