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一座拥有“江南煤都”“中国凉都”“生态绿都”三张名片的城市。
六盘水,是全国首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2%,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近年来,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六盘水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森林景观等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丰富林下业态,全面推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林农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做法——
化顶层设计引领。编制印发了《六盘水市“十四五”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抓好顶层设计,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精准布局,定位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政策、规划引领。
推动“稳面”提质增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结合经济林的复合型林下经济经营模式,重点实施林下重楼、黄精、红托竹荪、松茸等林下单品,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稳面提质。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135.07万亩,实现产值37.78亿元。
探索复合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国有林场+”“国储林+”“特色林业+”等复合经营模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截至目前,全市探索形成了六枝特区花德河国有林场“林菌模式”“林药模式”、盘州市老厂国有林场“林茶模式”、水城区玉舍国有林场“林旅、林菌模式”和杨梅国有林场“林苗模式”等,丰富了林下业态,激活了林地资源,增加了林农收入,让林下遍地“生金”。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大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适时邀请行业专家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支专业技术队伍,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为全市林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2024年以来,积极与省林科院科技合作,在六枝特区花德河国有林场示范推广林下多花黄精、白及等中药材高效种植示范基地320亩。
积极向上争资争项。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组织谋划优质项目,加强争资争项服务,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及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山入林”,为林下经济发展蓄能前行。近年来争取到省级林业改革补助资金1057万元,撬动社会资本7228万元,2024年组织谋划申报2025年省级预算拟争取项目资金1071万元,拟撬动社会资本1076万元。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加大部门联动协作力度,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把林下经济培育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增长点,着力夯实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科技、加工、销售等要素保障,多方支持共同引导林下经济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成效——
统筹推进提档升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林药、林菌、林禽等结合经济林的复合型林下经济经营模式,把林下经济产业与乡村振兴、大健康、大生态有机融合,推进林下经济向“规模化、联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凉都”林下经济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林下经济效益。目前,全市每年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00万亩以上,年均产值从2016年的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5亿元。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围绕延链补链强链,紧盯行业优强企业,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林下经济主体培育力度,组建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多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共培育林业经营主体498个,其中市级林业龙头企业8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个。
强化基地示范建设。支持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培育不同类型、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同时,引导技术、人才、资源向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集聚,提升示范基地规模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及效益。目前,建成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育苗等林下经济示范点11个,建成千亩以上林下种植示范基地27个。
林旅融合全域发展。充分利用全市森林资源,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体验等,实现林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以优质的森林旅游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建成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家,发展康养林31236亩,建设森林康养步道86.8公里,创建森林康养人家60处,自然教育基地19处,推动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