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汪江军 薛昊悦 商泽阳
开栏语:郡县治,天下安。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单元,县一级行政区域已成为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为全面展现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成就,潮新闻策划推出《中国“县”象新质生产面面观》专题报道,深入探析县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生动描绘县域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起而寻策、敢为人先、踔厉奋进的壮丽图景。本期,我们聚焦重庆涪陵。万里奔腾的长江,与十里画廊乌江,在此处交汇。重庆涪陵,兼具山城之秀与江城壮阔,同时也是繁盛了千年的西南水路枢纽。
从涪陵,沿着长江往上,可抵达重庆、四川;往下是江汉、长江中下游平原;顺着乌江,又可辐射贵州北部等地。从一坛坛榨菜,到矿石、新材料、钢材等大宗货物,数十年来,往来舟楫之上的货物,见证了涪陵的飞速发展。
如今的涪陵,身处更大的时代浪潮中,推动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本就是“制造强区”的涪陵,提出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的目标,打造渝东新城主引擎。
在新质生产力牵引下,涪陵不断催生稳增长的支撑点、调结构的突破点、新动能的生长点,全力打造千亿产业、培育千亿企业、夯实千亿园区,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的美好图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重庆涪陵区全景
向“新”而行
再造一个“涪陵工业”
在涪陵的工业体系中,材料产业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走近涪陵区白涛工业园区的华峰化工,一栋栋厂房掩隐在绿树、花卉中,宛如一个工业主题公园;空气中也没有一丝异味。展厅内,摆放着空气开关、高强度扎带、轮胎帘子布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原料,就来自重庆华峰,一种叫尼龙66的化工新材料,其具有疲劳强度和钢性较高,耐热性较好,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等特点。而制备尼龙66的重要原料则是己二腈,在很长一段时间,己二腈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国内的己二腈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从2013年起,华峰化工启动了己二酸制备己二腈项目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焦油输送焚烧困难、反应周期短、反应导热油温差大等近200项技术难题,最终在开发和创新工艺路线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华峰新材料产业园) 蒋敬 摄
如今,华峰稳坐行业全球第一,靠的是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实现了己二酸、聚氨酯原液、超纤材料、聚氨酯树脂4大单品产量位列全球第一,另有己二腈等6个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同样依靠创新在市场制胜的,还有同在园区的建峰浩康化工,公司副总经理邱陵向潮新闻记者表示,2016年前后,世界一流的高浓度甲醛制备工艺能达到50%的浓度,半年多后,建峰浩康用银法制取56%浓度甲醛的方法,实现了对制取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产生的废液的循环利用,做到了废液“零排放”。
循环工艺的应用,解决的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提升了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的产量。此后几年,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含醛废水的同行们,逐渐被淘汰、关停。而建峰浩康已经成为国际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的高浓度甲醛供应商,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约6成,由此在细分市场跻身世界冠军。
作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是基础。通过数字化赋能,华峰化工打造出了一套智慧安全环保系统,有了这个“智慧大脑”,园区安全防控,实现了“从响应处置”,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毅表示,通过系统,从厂区、园区到区应急局到市应急局,形成了联动机制,将大数据、物联网和5G及数据孪生技术结合起来,达到安全和环保管理的一眼看穿、一眼看全,助力企业用数字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为第一生产力,华峰化工与建峰浩康勇闯技术“无人区”的发展路径,是涪陵现代产业锻造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涪陵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今年1-9月,涪陵规上工业产值1982亿元,工业投资23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573亿元,分别增长8.3%、16.6%、8.8%。如此大的体量、还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也是涪陵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的底气所在。
以港兴产
黄金水道焕新“枢纽之城”
涪陵两江广场,是重庆最大的景观广场,在这里能直观感受到涪陵地理位置的优越——长江自西向东,与南来的乌江交汇,山水之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轮廓渐显。
“地理版图上,涪陵位于重庆的几何中心,物流交通优势明显。” 涪陵区经信委副主任陈力介绍,作为长江流域首批开放的14个沿江城市之一,涪陵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黄金水道横贯东西,通达江海;陆域,拥有5条高速公路和3条铁路通行,还有多条在建高铁,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此外,距离重庆江北机场仅80公里,60分钟即可抵达。
重庆龙头港区
从两江交汇点出发,溯长江而上20公里,就是龙头港,秋日午后,码头装卸作业繁忙如常,货车进出不停。“今天主要做万凯的货,原材料接卸,成品装船,这里三个散货泊位同时作业,一天的吞吐量估计在12000吨。”港区工作人员胡陵说。
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落户涪陵,从事生产食品级PET瓶级切片研发、生产和经营,是新材料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
万凯的厂区距离龙头港不到10公里,今年7月,公司刚刚投入运营10辆纯电动重卡,用于原料及产品从厂区到龙头港的定向运输,预计每公里运输成本将节约20%,全年物流支出费用可节约上百万。事实上,当初选择落户涪陵,物流成本优势就是一个重要考量。
“我们的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离不开物流产业的支持。”在重庆万凯轮值总经理邹旭波看来,涪陵是空铁水陆多式联运结点城市,在交通物流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东向可沿长江出口海外,西向可经渝新欧铁路出口至中亚,南下走龙头港铁路专用线,48小时内就能抵达广西钦州港,再转海轮出口。
“运输成本上有句俗话,‘公路块块钱、铁路角角钱、水运分分钱’,水铁运输比例高,可以有效降低我们的物流成本。” 邹旭波说。
成本的可控,还体现在生产端。化工企业是用电大户,但在园区内,企业基本不会为电发愁,这份“淡定”,源于涪陵“双电网”“多气源”的能源保障格局。
“双电网,指的是川东电力、聚龙电力两个电网并行发电。” 白涛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建介绍,聚龙电力是涪陵三大工业园区企业的重要电力要素保障平台,且相较国家电网,价格上还有一定优势。
“华峰化工作为一家‘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全年用电量在1.8亿度左右,且对电力稳定性要求极高,聚龙电力的优质供电,不仅保障了生产安全,每年还能为我们节约近两千万的用电成本。”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毅说。
涪陵页岩气
传统能源之外,涪陵还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这种非常规天然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
就在11月8日,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已突破700亿立方米。该气田是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目前已累计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连续多年保持80亿立方米以上稳产,约占我国页岩气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依托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我们加大深度利用和技术创新,不断向下延伸产业链,保持了新材料产业高速发展的态势。”涪陵区经信委副主任陈力说。
东西部协作
拓展交流合作新领域
涪陵与浙江,一地靠山,一地面海,中间隔着千里长江水,但两地的情谊却穿山越海,历久弥坚。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号召中央国家机关、单位和全国有关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拉开了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序幕。自此,西南山城与江南水乡有了更多的联系和交流合作。
1994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当年底,杭州娃哈哈集团进驻涪陵,成立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涪陵有限责任公司,对涪陵位于库区的3家特困国有企业进行迁建改造和实施开发性移民,不仅圆了搬迁移民的安居乐业幸福梦,也为涪陵工业经济崛起版图画上了亮丽一笔。
截至2023年,娃哈哈涪陵公司累计实现产值114.32亿元,上缴税金8.72亿元,完成利税22.8亿元。
目前,像娃哈哈这样的在涪浙籍工商企业有237户,浙商超过1万人、累计在涪陵投资超500亿元。助力涪陵构建以材料、清洁能源、消费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六大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四梁八柱”。
重庆涪陵万凯新材料园区
浙涪携手走过三十余载,单向的输血式帮扶早已转为双向奔赴、协作共赢。重庆万凯轮值总经理臧红辉至今记得企业最初落地涪陵时,项目场平的故事。
2018年,在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背景下,浙江正凯集团布局西南,瞄准新材料赛道,决定在涪陵投资建设重庆万凯,上马年产120万吨食品级PET高分子新材料项目。
但正式开工后,原始设计方案中的151亩地被划入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区,“这块地属于长江干支流一公里范围内,根据最新规定不能新建化工项目,要知道我们一期规划总面积也就400多亩,当时就傻眼了。”
彼时,项目已经签约,正在动工阶段,如果换地方,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怎么办?
臧红辉没想到,涪陵区政府在充分了解项目涉及的各方情况,并做了环境影响评价之后,当即决定——移山!
短短三个月,涪陵区政府将项目背后的一片荒山开发成工业用地,让整个项目后移800米,完全移出长江干支流一公里范围,且费用全部由涪陵区承担,解了万凯的燃眉之急。
“自2018年落户涪陵以来,我们两次追加投资,新上马项目,目前已形成180万吨的庞大产能规模,是全球重要的瓶级切片生产基地之一,这样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涪陵优异的营商环境和干部的服务精神。”臧红辉说。
“涪陵区不少的干部,都有浙江的挂职经历。”在涪陵工作多年,陈建对浙涪两地的干部交流机制深有感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想通了,眼界开阔了,干起工作来自然不一样。”
据悉,目前浙江已累计接收涪陵干部挂职锻炼533人次,学习借鉴大数据智能化、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先进经验,并通过实地考察、洽谈合作等方式,积极推动经济合作项目落地落实。
涪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32年来,浙涪双方在经济合作、无偿援助、干部交流、人才培训、劳务输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涪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