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记者在沁县沁州黄镇檀山村的凤凰台,拍摄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的珍贵画面,目测有多只。它们或悠闲漫步、或低头觅食、或盘旋嬉戏、或引吭高歌……成为初冬田野里一道亮丽风景。
“我们把这种好看的鸟叫‘凤凰’,因为这种鸟长得像画上的凤凰。你们今天拍照的凤凰台,多年以前,这种鸟就经常在此聚集,这个名字也就这样叫开了。我从小在这个村长大,这种鸟消失很多年后今年又回来了,很亲切,很高兴现在又看到它们。”一位年长的村民说。
据了解,沁县现在共有野生动物63科20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这些野生动物中,以珍稀鸟类资源最为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金雕、大鸨,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大天鹅、苍鹰等等。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大,是沁县珍稀动物频频光临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该县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多措并举:
——强化扬尘治理。严格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加大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措施监管,持续开展渣土车辆管理工作,加大重点路段道路保洁、洒水频次,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管理机制;
——加强过境车辆管理。优化城区过境车辆通行线路,减少过境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严格臭氧防治。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做好餐饮油烟、露天烧烤等管理,加大挥发性有机物和有色垃圾管控;
——推进生态环保项目。突出抓好供热、天然气、污水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确保工程按期保质顺利推进;
——抓实秸秆禁烧管控。各乡镇把秸秆禁烧管控工作抓细抓到位,持续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固态垃圾等污染治理和监管;
——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根据《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持续实施工业源、移动源、燃煤源和社会面源综合整治,加快实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提升污染防治管理。完善环保各项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等,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据悉,红腹锦鸡性机警,胆怯怕人,听觉和视觉敏锐,稍有声响,立刻逃遁。现在,檀山村凤凰台再次出现红腹锦鸡聚集的现象,证明沁县推行的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治理措施取得实效,生态环境已得到显著改善。
编辑: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