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联系协作结硕果 山乡“蝶变”谱新篇

旅游资讯 9 0

“偏远山村”变成了“热门景区”,“点上开花”变成了“连片结果”,可喜的变化每天都在罗甸大地的乡村中发生着,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为深入推动联系协作工作,促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自2022年以来,贵阳市委、市政府构建“1+9”工作体系,即市委、市政府统筹,9个区(6个区+3个开发区)分别帮扶罗甸县9个乡镇,充分发挥贵阳在信息、市场、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围绕产业协作、产销协作、劳务协作、教育协作、医疗协作、党建协作“六大协作”工程,推动罗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罗甸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大井村水上竹排筏。

大井村:从“偏远山区”到“热门景区”

“当布依阿妹吗?”“做一回苗疆少女”……走进罗甸县大小井景区,这是最近新出现的“招呼”声,也是大小井景区“网红新贵”。

“我们今年5月份开业,早上8:30就开始营业,一直持续到晚上11:30,游客还是比较多的。我们主要从事民族服饰的出租、民族写真等,品类有布依阿妹、苗疆少女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体验,也有时下比较火的蟳埔渔女簪花、傣族、汉服等。”时光摄影民族写真老板王泽亭介绍道,第一次来是来到大小井景区,是因为花溪区政府鼓励企业参与联系协作帮扶,当时他准备捐点钱,但是来这里以后,王泽亭发现景区很美,但景区一家摄影写真都没有,于是,他就萌生了在大小井景区开一家分店就在心里,后面经过多次考察,王泽亭就开了这家写真店。目前,该店月均收入不低于3万元。

“我家民宿的位置不错,推开窗户就能看见‘三江’交汇,旅游旺季时,客房几乎天天爆满,每天都有预订房间的电话。”今年53岁的大井村村民黄彧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以前自己在家里做农活守着几亩田地过日子,收入微薄,现在家里的田地流转出去了,闲置房屋也改造了,就在景区开店做生意,月均收入有1万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像黄彧一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还有很多。据统计,大井村共有2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农民从单一务农收入变为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景区务工、自主经营等多种收入,户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

“得益于贵阳市在资源、人才、管理、引流等方面的支持,农房变民宿、村民变股东、闲置资源变资本,村庄蝶变带动村民经济收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来到村里可吃、可住、可赏、可玩,拥有更丰富的出游体验。”沫阳镇党委书记李仕富说。

自开展联系协作帮扶以来,贵阳市与罗甸县采取因村制宜、“村村”结对的形式进行精准帮扶,沫阳镇大井村与青岩镇龙井村打造了“井井相连”党建品牌和“夏到青岩、冬到沫阳”旅游品牌,先后把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派出前往龙井村学习在景区管理、发展旅游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申请贵阳市派出景区规划专家,辅助大小井景区规划改造提质,引进青岩景区摄影写真企业,丰富大小井景区旅游业态,推动景区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协作帮扶中,花溪区还将大小井景区门票与青岩古镇、龙井村等热门景点门票套票出售,在龙井村“三月三”“六月六”等重大节日活动现场,隆重推介大小井景区,人员密集区域做醒目广告等方式帮助大小井景区引流,使大井村实现了从“偏远山村”到“热门景区”的美丽蝶变。今年来,大小井景区在抖音、微信、小红书等平台点击量超过1.2亿次。今年“五一”期间,大小井火爆出圈,接待游客10.06万人,游客接待量排名全州第二,登上《贵州日报》头版。2023年大井村收入超过330万元,较2022年增长1169.23%;实现井喷式增长,带动全村群众累计创收120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分红63.81万元,获央视新闻报道,今年大井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540万元。

大井村全貌。

坪寨村:从“点上开花”到“连片结果”

眼下,正值罗甸鲜食玉米采摘期。在罗甸县龙坪镇坪寨村的玉米种植基地里,一排排绿油油的鲜食玉米长势良好,一个个果穗饱满如玉,十分喜人。10余名村民正背着箩筐在玉米林里来回穿梭,将一筐筐采下来的玉米,运送到路边工棚里进行分拣、装箱、装车……

“再过几个小时,这批玉米将运往贵阳的批发市场,贵阳市民明天的餐桌上就会有我们罗甸的鲜食玉米。”罗甸县慧福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庭志说。

“要感谢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们,在他们的设施帮扶、技术指导下,让我们的鲜食玉米实现错峰上市,抢占市场,经济效益实现翻番。”龙坪镇人大主席唐正会说。

据了解,2023年龙坪镇的蔬菜因为干旱导致减产受灾,贵阳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实地调研后,为坪寨村修建了灌溉水池,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设施,改进了大棚设备,并派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指导,使得今年实现多季轮番种植,蔬菜、玉米大获丰收,不仅质量、产量提升了,而且实现错峰上市,经济效益增长十分明显。

坪寨村的蔬菜发展只是贵阳市联系帮扶罗甸县的一个缩影。如今,行走在罗甸乡村,白墙灰瓦的民居星罗棋布,田地里蔬菜长势喜人,火龙果颗颗鲜红饱满,漫山的脐橙园一眼望不到头……处处迸发着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机活力,乡村振兴正阔步向前。

发展产业是变输血为造血、更具可持续性的致富方式。近年来,在联系协作帮扶工作中,贵阳市明确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激活群众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结合罗甸县农业发展特点,下派专家考察、论证,帮助基地试验、示范与推广,引导农民转变经营土地的观念,促进农产品产业升级,加快了罗甸县迈向乡村振兴步伐。

交吾村人居环境整治后的一角。

交吾村:从“人畜混居”到“美丽庭院”

初冬时节,走进凤亭乡交吾村,平坦的村道如丝带般延伸至家家户户;整洁的农家小院里现代家电一应俱全,村道旁,一垄垄嫩绿的秧苗冒出头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生动。不远处,三五成群的村民有说有笑地弯腰劳作,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个动人场景,组成了一幅徐徐展开的产业旺、农村美、村民富的乡村画卷。

“这里原来是人畜混居,牛羊到处跑,苍蝇蚊虫四处飞,粪便随处可见,臭气熏天,房前屋后满地垃圾,真的可以用‘下不了脚’来形容,印象最深的是我结婚那天,由于下雨,家里被水淹,满屋的稀泥和粪水,媳妇都差点现场悔婚。”交吾村六组的王国文回忆道。

“现在通过环境整治,什么都变了,而且变化越来越大,最大的感受就是住着舒服、生活质量提高,有水泥路、有厨房、有厕所、有电视、有自来水等等。”随后话锋一转,王国文感叹道。

“每周都有人来家里检查卫生情况,每户村民都积极参与讲卫生的评比,希望自己得‘优’。刚开始大家都嫌麻烦,觉得累,不想动,但随着环境变好、生活变好,大家感到在家里舒服、舒心,都积极行动起来。”村民王世微说。

“原来,村民们将牲畜拴在家门口,养在房屋旁的圈舍里,一到下雨天粪水横流,无处下脚,也不喜欢清洁,任由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打了多少次招呼都不管用。”说起以前的交吾村,村党支部书记陆义宏无奈地摇了摇头。以往村民们习惯于多年养成的生活方式,认为自己庭院的好坏不关其他人的事,而村里的事更与个人无关,因此,人居环境整治一直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

在贵阳市、省应急管理厅、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等支持下,交吾村从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着手,强化建设村级党支部,统一规划,全面升级硬化路面,实行整村圈舍搬迁,并通过宣传动员,积分兑换等方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由村“两委”把党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让党员带头做,带头监督。慢慢地,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后,村民们的观念改变了,行动也从被动变成了主动,整个村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交吾村积分兑换大会。

此外,交吾村以建设示范寨为契机,在全村范围内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进行“危旧乱”清理拆除整治、房前屋后卫生清洁、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更换了老旧的木栏杆,修补了破损的墙壁,门前的院坝和道路得到了硬化,汽车就能开到家门口;公路边、农屋旁摆放了分类垃圾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交吾村处处皆景,随着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持续开展,村里处处呈现出优美、清新、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

据了解,自开展联系协作帮扶工作以来,贵阳市始终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授鱼”与“授渔”并重。2022年以来,落地建设实施了2400头曾祖代原种场、3万头生猪养殖、40万羽蛋鸡养殖、高圩水库、蔬菜基地等11个优质产业项目,帮助罗甸县逐渐打通产业链,形成生猪、蔬菜、水果3大优势产业集群。协助罗甸县开展农业技能培训781人,带动就业2.4万人次。开展教育协作帮扶交流活动425场次,互派教师2836人次,培训骨干教师3144人次,帮助建设罗甸县重点学科资源库项目6个;派驻医疗专家148名,累计开展义诊巡诊82次,义诊3800余人次,开展医疗专业技术培训427次,培训医生(护士)3670余人;累计捐赠各类医疗物资折资30.15万元。开展支部共建活动885次,实地交流630次,共接收罗甸县641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骨干到贵阳市跟岗锻炼。共帮助罗甸县培训村干部(含后备干部)200名,麻怀现场教学基地承接贵阳市各级干部实地教学45班次3462人次。

贵阳联系协作帮扶大井村新修停车场。

在贵阳市的倾力协作下,罗甸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乡村振兴加速推进,一个个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新农村正在罗甸大山不断崛起。(图/文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