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映红韵,振兴展新颜——记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高阳镇仁义村

旅游资讯 47 0

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高阳镇,隐藏着一个名叫仁义村的瑰宝之地。这里不仅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还有蓬勃发展的芦笋产业,两者相得益彰,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真正踏入仁义村,才发现这里每一处都美得令人心醉。然而,一切成就并非偶然,这背后,离不开仁义村村“两委”的精心谋划和科学治理,他们以创新的治村方略,引领着村庄走向繁荣与振兴。

红色旅游成为振兴良方

仁义村深知红色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因此,他们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墙和纪念馆,让红色文化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在仁义村,红色文化墙令人叹为观止。墙面上,一幅幅历史画卷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其上,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村民们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淳朴而真挚的笑容,他们热情地给游客讲述着动人的故事,分享着这片热土上的红色记忆与乡村发展的点点滴滴,那份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在仁义村,“永远跟党走”党史镜鉴主题教育馆、红色文化街道与红色文化广场,是每一位游客必到的“红色打卡地”。步入“永远跟党走”党史镜鉴主题教育馆,一股庄重而神圣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让人心生敬畏。

场馆内,“八大展馆、两个中心”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中国共产党在孝义地区的辉煌历程。游客们游览于各个展馆之间,仔细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不时驻足凝视那些珍贵的文物和照片,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永远的东方红”展览馆内,各类像章、奖章、书籍、照片和瓷器等珍贵藏品琳琅满目,它们静静地诉说着新中国建国史、党史的辉煌篇章。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

“永远的东方红”展览馆路标(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丰富的展馆内容,仁义村还不断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依托红色教育资源,挖掘孝义党史红色故事,打造了一系列集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和红色文化为一体的党建主题活动。

仁义村定期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故事会、红色电影放映等,让游客在游览中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为仁义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让这片土地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

另外,在提升文旅服务体验上,仁义村同样不遗余力。村内规划新建了自助餐厅,方便游客食在仁义。同时,仁义村盘活了村内闲置院落,按照“红军房”的设计理念,打造特色民宿,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住宿选择,方便游客住在仁义。

商业街项目的改造工程也在同步推进中,美化亮化工程有序实施,夜晚的仁义村更加迷人。此外,“知青烤场”项目的启动运营,也为村内的夜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知青烤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芦笋成为致富法宝

仁义村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这片土地还孕育出另一项富民产业——芦笋。芦笋是众所周知的绿色、健康蔬菜,不仅成为仁义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更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典范。

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仁义村大力发展芦笋产业,将其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抓手。早在2015年,仁义村便前瞻性地成立了芦笋农民种植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芦笋种植产业。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实现了种、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闭环,为农户们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的康庄大道。

仁义村芦笋长势喜人(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合作社的引领下,仁义村的芦笋产业不仅注重规模化发展,更强调品质提升。合作社坚持绿色种植理念,所施化肥全部选用有机肥,并定期对芦笋进行指标检测,确保每一根芦笋都品质上乘、口感鲜美。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如“京绿芦一号”芦笋,成功获得了国际绿色无公害认证,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如今,仁义村的芦笋已经远销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在芦笋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碌而喜悦的身影,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最美的风景线。

据悉,仁义村的芦笋种植不仅简单易学,而且效益可观。每年6月至8月的采摘季节,是村民们最为忙碌也最值得期待的时光。得益于芦笋产业的蓬勃发展,村民们不仅能够通过土地入股享受到稳定的分红收益,还能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亲身参与到芦笋的种植与日常护理工作中。这一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们外出务工的困扰,让他们在熟悉的土地上就能实现就业与增收,生活更加安稳与富足。

芦笋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农户就近就业增收的问题,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芦笋加工、包装和物流等产业在仁义村逐渐兴起,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芦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推进芦笋产业的同时,仁义村还注重提升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仁义村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整治,道路变得更加宽敞平坦,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道路两边绿树成荫,与红色绘画相映成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象。

仁义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值得一提的是,仁义村的芦笋产业带动了周边县市的芦笋种植热潮。目前,仁义村的芦笋种植面积已突破千亩大关,每年村集体可收入50余万元。芦笋产业已成为支撑当地村民致富的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仁义村民携手并进,在红色文化的引领下,以芦笋产业为依托,共同绘制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和羽楠
编校:赵鑫
网络:吴飞飞
监审:牛勇雯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