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曲阜孔府大门旁有一副天下闻名的楹联,此联传为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所书,引得很多游客在此拍照打卡。
11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第法规司、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济宁市委网信委、人民网主办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踏入孔府,仿若开启了一场 “当一天孔子的学生” 的奇妙之旅,得以近距离领略跨越千年而不朽的儒家文化迷人魅力,去探寻先师孔子的思想光辉与家族传承的深厚底蕴。
曲阜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府第,是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880年。“府”一般意义上是指官署,即官宅合一的衙署。它历经数个朝代近千年而不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走进孔府,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那巍峨耸立的庙堂,仿若孔子讲学的神圣殿堂;千年古树,犹如智慧的长者,默默见证岁月的变迁;宁静古巷,似时光的回廊,引领着人们瞬间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仿若一步踏入了那个儒家文化鼎盛繁荣的时代。这里的每一块石碑,都镌刻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尊塑像,都仿佛在诉说着先圣的教诲;每一幅字画,都流淌着儒家思想的精髓。置身其间,恰似孔子的学生恭立在夫子身旁,聆听那穿越千年的谆谆教导,用心感悟孔子家族所承载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
孔府的许多特色建筑,如“三堂”“六厅”“七十二房”,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特别是那些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细腻入微,栩栩如生,让人不禁赞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美的极致追求。
在现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祥胜挥毫泼墨,写下了“何以中国”四个大字,谈到“何以中国”这个主题,他说,“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立于世界之林,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灵魂。中华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和文脉,也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基。”
“书法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国韵味的感情。”孔祥胜作为孔子后裔,自幼深受诗礼文化的熏陶,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书写孔府春联,至今已有30年。据他介绍,每到春节孔府就有写春联的习俗,孔府文物档案馆至今还保留着清乾隆二十四、二十五年的孔府年节春联底本,详细记录了各门柱联语、纸色和长宽,以及门扇上张贴门神的种类。孔府春联内容涵盖之广,有的叙事抒怀,写景咏物,有的赞颂吉祥福德,体现圣人之家的气派。
孔府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置身于孔庙、孔府之中,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千年文脉,认识济宁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