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11月30日电(记者魏冠宇、春拉)记者29日从西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自1984年布达拉宫消防班组建以来,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已保持40年“零火灾”纪录。
10月30日,布达拉宫管理处工作人员开展例行“泼甜墙”,对外墙进行粉刷。新华社记者旦增尼玛曲珠 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40年来,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力量在拥有千余个房间、近万盏酥油灯的古建筑中,每日开展常态化巡查,创造了“零火灾”的纪录。
“针对宫殿内不便使用水灭火的特殊情况,我们采用六氟丙烷气体灭火器。”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罗布次仁介绍,它能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安全。
精准管理是布达拉宫保持“零火灾”纪录的秘诀之一。例如,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对殿内灯芯数量、间距进行精细化管理,研发“布宫消防水带背包和执勤服”、建立3D沙盘等,定期开展推演,多管齐下预防火灾。信教群众近年也将“手持明火酥油灯”朝拜转变为“向灯池添加酥油”的方式,与消防队共同守护布达拉宫。
预防文物古建火灾,始终是西藏消防的“第一课题”。作为全国文物重镇,西藏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2373处,寺庙文物古建平均历史约800年、最早距今2000余年。
11月29日,游客在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留念,其身后的煨桑炉设有烟筒和钢制拦火门。新华社记者魏冠宇 摄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以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守护雪域文物古建,先后修订实施《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出台国内首部古建筑消防管理地方标准,拉萨市还推广了寺庙消防安全七项新措施等先进经验。
“西藏文物、宗教和消防部门已形成会商、执法、督查的多元联动治理格局。”西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防火监督处处长胡景川介绍说。目前,西藏有312家寺庙在文物古建外设置供灯房,309家寺庙在室内使用电子酥油灯,不少寺庙为煨桑炉增设钢制拦火门、防护堤,防止飞火逸出。驻寺干部、僧尼、电工等组成闭环自防体系,白天分区巡查、夜间集中检查、及时督改隐患。(完)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