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5岁的妙应寺白塔“穿”上毛衣添糯感;地坛的枫叶和银杏叶变成了毛绒玩具,露出可爱搞怪小表情……北京文旅市场刮起“毛绒风”。记者采访发现,年轻人更舍得为“可爱经济”买单。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张野认为,这种现象说明,文创设计的选题已经从“历史传统”深入到“当下生活”,更多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以白塔为原型的毛绒文创
毛绒白塔大受欢迎
上周,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上新了一款以白塔为原型的毛绒文创——“释TA”,谐音“是它”,以庆祝白塔建成745周年。小白塔胖嘟嘟、粉扑扑的脸蛋,围着莲花瓣围脖,顶着毛绒华盖。
“是挂件,又是冰箱贴。”昨天,白塔寺文创空间里,设计师王空空一边演示,一边向观众介绍,“打开底座,小塔的肚子里装着一张许愿卡,您可以写下美好愿望和祝福。”
为了增加观众互动体验感,该馆还推出了毛绒白塔“生日限定款”,观众可以亲手为它穿上精致的毛衣、戴上可爱的毛线帽。
30分钟内,十余位观众下单,90%是年轻观众,也有老人为孩子购买。“软萌的造型完全踩在了我的审美点上!”观众闻女士和朋友都是“95后”,两人各买了一件限定款毛绒白塔,爱不释手。
“当红小枫”憨态可掬
“绒化”的风正在席卷文创领域。地坛公园也推出了两款树叶毛绒玩偶——银杏叶造型的“杏运儿”、枫叶造型的“当红小枫”,模样憨态可掬。社交媒体上,很多游客秀出抱着毛绒绒的“秋叶”,在银杏树和枫树下的合影。
“拿着它拍照,回头率百分之百。”市民万女士说,除了“杏运儿”,她还买过一款稻香村的毛绒糕点盲盒,枣花酥、状元饼、桂花糕等特色糕点都被画上了呆萌的表情。“挺有意思的,如果能再多点仪式感就更好了。”万女士举例,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了麻辣烫毛绒花束,苏州博物馆有毛绒绒的“大闸蟹”,这些文创的购买过程被形容为“过家家”,仪式感拉满,希望在北京也能体验到。
记者在博物馆和公园里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15位表示希望能体验类似的“过家家”。社交平台上,网友们晒出为“可爱”买单的理由:“软乎乎的,看着它就有好心情”“有特色、会整活”“成年人过家家的快乐”……甚至有人愿意为了消费“可爱”,专门去一座城市旅游。
“仿佛回到愉快的童年”
其实,“万物皆可毛绒绒”的风刮了一阵子才到北京。究其原因,白塔寺管理处副主任顾莹认为,“冰箱贴文创的爆火,让北京的文旅行业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别的赛道。”同时,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产品质量的打磨都会影响毛绒文创研发速度。毛绒白塔上架一周,销量很可观。“我们也做了调研,更多观众喜欢穿衣服的小白塔,因为这个过程仿佛回到了轻松愉快的童年,很解压。”
张野认为,这种“可爱经济”表明,大众的消费观念已经从传统的买一件纪念品,进阶到收藏爆款和沉浸式体验的阶段,这也为文旅场馆打开了新思路。
顾莹说,可爱的文创承载着文化底蕴,让优秀传统文化以更亲切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预计今年春节,小白塔会换上新装。设计师还计划给它装上语音系统,让它“说”出白塔寺的历史文化。本报记者 李祺瑶
■相关
毛绒小狗 手工毛衣
多彩织物添冬日乐趣
近日,朝阳区合生汇举办了“万物皆可织 灵感毛线节”活动,色彩缤纷、种类多样的织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选购,为冬日生活增添一份乐趣。
“这个毛线帽有没有适合小男孩的颜色?我想给孙子看看。”昨天12时,朝阳合生汇正门南广场的灵感毛线节市集上人头攒动,不少摊位上摆满了实用的毛线围巾、帽子和手套,手感毛绒绒的,厚实扛风,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挑选。
在一家编织饰品摊位前,也聚集了不少试戴的客人,不同风格的耳钉、手链、发箍、挂饰一应俱全。其中一款黑白条纹的耳环,轻巧但编织得特别密实,一只就要编织一个小时以上,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购买。在创意装饰品摊位上,店主热情地介绍着:“这款装有磁铁的水豚是我们摊位的爆款,小橘子、水豚头顶和浴桶里面都有磁铁,可以组合到一起,也可以单独拿下来。我做了十三四个来卖,现在就剩一个了。”
此外,还有不少专售毛绒玩具的摊位,很受小朋友喜爱。上小学二年级的可可和妈妈一起逛了好几家摊位,挑了一只喜欢的毛绒小狗。白色的小狗戴着黑框眼镜,耳朵和爪垫都是粉色的。“我之前看过编织的小狗玩偶,今天特地让妈妈带我来这里找。我觉得我挑的这只最好看!”可可说。
“周六一天我们摊位就卖了五六十只毛绒小狗,正值冬天,有糖葫芦和灯笼元素的小狗很喜庆,卖得也最快,能给生活增添冬日氛围感。”摊主表示。实习记者 侯国棣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