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之美

旅游攻略 10 0

前些日子,去南礼士路的书店买书后,准备到街对面坐车。上了天桥,忽然看到了白塔,它耸立在如林的现代建筑之中,颇有一种古朴之美。北京有两座白塔很有名,一座在白塔寺,一座在北海,两座白塔皆常在路过时看到,但从未想过近距离去看看。

这次在天桥上对白塔的惊鸿一瞥,令我有了去拜谒的冲动。白塔寺离单位不算远,几天里,一直打算用午休时间去,又担心时间紧张,不能从容欣赏。终于等到周六,又无事,才骑车去了。过去我从白塔寺前经过,对其印象,便是处于一片民房之中的小寺。这次到了白塔寺,还比较意外。第一道山门,并不检票,可以直接进入,能够看到天王殿。从旁边的二道门起,才算正式入寺。后来了解,山门和后面的钟鼓楼,均属近年复建,过去则是一片民房。待进了二道门后,在左边的偏殿里,有关于白塔寺历史的小展览,看了才知晓白塔寺原名妙应寺,白塔系元帝忽必烈下令所建,并由尼泊尔能工阿尼哥主持建造,塔成,高达五十余米,与元大都并称“金城玉塔”。

往前走,为大觉宝殿,正在举办北京地区藏式佛塔的展览,其中有一幅梁思成手绘的《历代佛塔类型演变图》,列举了北平妙应寺、五台山佛光寺、五台塔院寺、北平北海等四地白塔,均属印度窣堵坡瓶型塔的典型代表。驻足参观时,有位似来自欧洲的女士与一位中国女士也在此处游览,外国女士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她看得很细,问得也很细,且汉语流利。两人交谈之中,外国女士讲到她每天坐车,都会经过玉泉山,亦会看到山上的玉峰塔。在梁思成的手绘图中,此塔名为玉泉山塔,这一发现,令她颇为兴奋。这位外国女士对中国文化的诚敬,感染了在一旁观览的我。

继续往前去,为三世佛殿,再往后,就是白塔了。白塔在一个小院子里,需登阶而上,我立即前往,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到了院子里,先是一座小庙宇,白塔在其后面。院子的面积很小,只能仰望白塔。从白塔所在的小院出来,从东边走,有一个中尼文化交流的展览,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介绍阿尼哥的生平。

1260年,忽必烈决定在西藏萨迦地区修建一座宏伟的黄金塔,派使者赴马拉王国(古代尼泊尔王国)请求帮助,于是,国王发出招工令,年仅17岁的阿尼哥脱颖而出,并历时两年,成功建造了黄金塔;后来,他又领受任务,建造元大都白塔,历时八年方竣工。此塔建成,为元大都最高建筑,也是最有特色的佛塔。《日下旧闻考》记:“塔制如幢,色白如银。”又记:“凡塔下丰上锐,层层筍拔也。白塔独否,其足则锐,其肩则丰,如胆之倒垂然。肩以上长项矗空,节节而起,项覆通盘,盘上又一小铜塔,塔通体皆白。”阿尼哥所建造的白塔,依据窣堵坡佛塔式样。对于“窣堵坡”,我一无所知,查阅资料才知是古印度高僧坟墓的意思。《北京古迹寻踪》对此塔亦有形象描述:“塔基为高九米的方形折角须弥座,须弥座是由莲花座演化而来;塔身丰肩收腰,酷似佛的身影;在塔基与塔身相连处,一圈形状雄浑的覆莲座及数条金刚圈,又像是佛像盘曲的下身;塔刹上端的华盖及塔顶为佛面的象征;金光闪耀的塔顶更显示佛的智慧和光明。”

游览了妙应寺的白塔,又看了阿尼哥的生平展,颇觉不虚此行。从展馆出来,又回到了二道门,旁边有个礼品店,其中有阿尼哥的相关纪念品,便问店员,为何此来没有看到阿尼哥的塑像?店员很是诧异,问我,难道没有去看白塔吗?塑像就在白塔的前面呀。这就令我纳闷了,于是立即返回。这次从西侧的夹道直接往前走,很快就到了白塔前的台阶,果然一眼就看到了阿尼哥的塑像。这才恍然,刚才从中路的大殿出来,因为心急直接上了台阶,而塑像就在台阶的西侧,被旁边一株枝叶茂密的玉兰树挡住了。此前,我对阿尼哥并不了解,这次来白塔寺,多次看到这个工匠的名字和事迹,顿感一种特别的亲切。这种亲切,或许还源于这座阿尼哥的塑像,它通体为红色,并不高大,但塑像面露自信和坚毅,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灵动。阿尼哥17岁到西藏造塔,在元大都建造白塔时,也不过28岁。一位异国工匠来到中国,发挥他的专长,又被赋予重任,最终长眠于此。阿尼哥已成为一个符号,被中尼人民永久纪念。

从白塔寺出来,想起关于白塔的“网红”照片,于是走到东侧的夹道,果然有很多年轻人在这个夹道的红墙下拍照。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白塔与红墙对比鲜明,更显典雅。相比在白塔寺中观看,这里的视野更为开阔。沿着夹道往前,一路欣赏,白塔越来越近,欣赏的角度又不断变化。此刻的白塔,有异域之美,又有古朴之态,更有庄严之相。

在夹道尽头往东拐,有处名为白塔书院的咖啡馆,三三两两的人,在庭院里喝茶,悠悠然的样子倒像是几位古人坐在白塔之下,颇有韵味。从白塔书院出来,一直绕到了东街,在西北角有家白塔咖啡馆。此前看电影《白塔之光》,知道有家咖啡馆看塔视野很好,只是一时无法确认是否系此处。登上咖啡馆的三层,露台的躺椅上坐着几位游客,品味着杯里的咖啡,亦品味着一份悠远。此处的白塔,藏身在绿树和老房子之中,让人瞬间回到了老北京的岁月。有一群鸟,围着夕阳下的白塔飞来飞去,让我油然而起一种苍茫。此刻的白塔,感觉正与我相对而视,或许在这里,才是欣赏它的最佳地点。不过,正因为我走近了白塔,触摸了白塔,才真切地感受到了白塔之美。